《繁花》这本书,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网络作品、上海方言、作者无名,这些因素都足以让很多人对它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在文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它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迅速走红,并被评论界誉为中国文学界的一道闪电,几乎囊括了大陆和台湾华语文学界的所有最高荣誉。
梁文道在《开卷八分钟》连续五期鼎力推荐,王家卫首度为它拍摄电视剧,娱乐圈小鲜肉捧起它,立刻被赞有文化。有读者说:“有评论说这是南方读者的幸运,但我觉得北方读者更幸运。”
这部书自出版以来年年畅销,已经重印超过45次,每年销量超过10万册。它就是金宇澄的《繁花》,一部倾倒无数人的神作。
《繁花》为何如此有魔力呢?
首先,它以独特的语境在华语文学中独树一帜。虽然使用上海方言,但人人都能理解。《繁花》不同于西式小说,采用了罕见的“话本”样式,通过一个人说了张三慢慢拉出李四的方式,情节连绵不断,堪称上海滩的《渴望》,融合了网络文学话本、风土人情博物志、手艺人叙事以及先锋精神。
其次,它采用了极具个性的语言,大量使用短句,几乎没有使用“的”、“地”、“呢”等助词,标点符号也精简到只用逗号和句号,读起来让人过瘾。这种个性鲜明的语言让人沉醉其中,只需读三句就能迷上它。
再次,《繁花》以上海为背景,却讲述了与地域无关的市井传奇。故事发生在街头巷尾,琐碎而精致,描绘了每个人心里的小算盘。不同于张爱玲的传奇故事,这本书没有固定的主角,但是繁花似锦的人物一个接一个登场,即使登场短暂且没有名字,也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仿佛一万个好故事争先恐后冲向终点。
梁文道说:“《繁花》真是书如其名,整本书就像是一连串的乱花丛,每一朵花散发着奇异的气味。”王家卫则称其为上海的《清明上河图》。
金宇澄为何能创作出这样的神作呢?
首先,他在2011年在网络论坛上开始写作《繁花》,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赞誉,也让他越写越有劲。最重要的是,他可以随时与读者互动,这种写作方式简直是奢侈。通常长篇小说的创作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而在网上,读者藏龙卧虎,每天都有各种即时反馈,相当于每天都在开直播,这种互动对于作家来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其次,金宇澄拥有近三十年的编辑经验,深知读者的“口味”。作为小说界的“潜伏者”,他在编辑这个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更了解当下读者的喜好,了解哪些风格可以不写,哪些形式和内容是少见的,如何展示个性。正是凭借这些经验,他创作出了《繁花》这样的作品。
金宇澄一直保持低调的性格。即使《繁花》红得发紫,被改编为电影、舞台剧等形式,他也多次表明自己不介入。他被誉为写出了这个时代所有上海作家梦寐以求的小说。
《繁花》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小说排行榜”榜首、华语文学小说家奖、台湾“镜周刊”十大好书等华语文学界各类最高
荣誉推荐。它确实是一部不可错过的华语文学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