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个哲学三问,是古往今来哲学家们苦苦思考的话题,其实也是我们普通人心头不时略过的念头。
就像李克富老师说过的,人活着要么做快乐的猪要么做痛苦的哲学家,当然也可以做快乐的猪,间或做个痛苦的哲学家。
为此必须从认识自我入手,这是思考生活意义的唯一出路也是最好捷径。古希腊菲德尔神庙上就镌刻着五个大字“认识你自己”,足见自我认识的艰难与重要。
由此,学习心理学不失为一个认识自我的好方式,但也要警惕以下这三点,辨析学习目的;
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解释问题,多一个解释就会有新视野;不是为了改变别人,而是为了改变自己,外面世界取决于自我的样子;不是为了觉悟,而是为了觉察,接受自我保持觉察最要紧。
由此知道包括心理学学习在内的生活经历,就是要逐步且不断经历这四个阶段:
一是无知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傻子状态。比如当下疫情严重期间有些人无所谓,傻大胆,打骂人冲关卡无视防护措施要求。
二是自知阶段,知道自己不知道,学生状态。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一无所知”,人贵自知之明,这也是宝贵的好奇心,难得的真诚品质。
三是觉察阶段,知道自己知道,老师状态。许又新教授说到“现实治疗”时,认为“这种强调面对现实和对自己负责,跟前面介绍的存在主义的心理治疗很有几分相似”,可以用自由的定义来理解,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四是习惯阶段,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咖状态。李克富老师做完咨询或者讲课之后,总结才知道自己使用什么技术,这就是习惯成自然缘故,好比很多人很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给人舒心感觉,人家就是打小善解人意的品格使然。
认识自己关键一步就是从傻子无知状态出发,到达自知之明阶段,为此以本人为模板,看看自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吧!
优点、缺点、特点“三点式”
1、长处与短处。优点或者自我肯定方面,一是家庭生活里真诚轻松自在,能自嘲,二是专业工作中游刃有余,工作久了真的“无他惟手熟尔”,三是坚持钻研毅力较强,四十年时间自学蛙泳成功,坚持日更文接近两年,保持好奇心业余学做心理咨询。
缺点或者自我潜力方面,一是工作中较严肃,过于规矩,知道幽默好做不到,二是懒散,时间利用率不高,买来不多的好书总是看不完,三是悟性差,反应慢,处理事情视野受限。
2、特点或者人格特质。安静型为主,兼有兴奋型与抑制型,也即是说可接受较强烈事物刺激,但是神经过程转换不灵活。导致处理困难模式多为承受加防御式,具体表现为喜欢提合理化建议,但行动力度差,一旦实施能坚持,思维理性,又易激惹好激动。工作之初,环境恶劣,坚持专业,就是如此。
人性本质相似,趋利避害而已,不要太在意别人尤其权威想法,我就是不理睬对方啥法没有!而困难如弹簧,你弱它就强,人都不在意,还在意事情嘛。
情欲、动机、想法“三部曲”
3、情欲压抑或者需求方面,包括安全感、尊重感、价值感。
不安全感较为明显,表现为完美主义焦虑心态,曾经把规则纪律制度严格要求,其实“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所谓完美主义就是不接受现实中注定的不完美,戳破这层窗户纸很关键。不允许别人失误犯错就是自我焦虑反应,比如不理解不接受老人发脾气。
压抑尊重与被尊重感,其实这是一回事儿,作为权威时候容易着急,发号施令,面对权威要么当众反驳,要么完全认同,容易认为一个人位置与其水平对等。
价值感强烈,需要做点什么体现价值,曾经做过一些三个月连续实验活动,一个原因就是自我赋能。
4、行为后面动机有自卑情结、完美主义、趋利避害自利性。
如参与讨论时候,急于表态,急不可耐,着急上火,透露出虚假优越感下面的自卑感。遇事抱怨则彰显焦虑情绪,暗含苛求完美心态。轮流照顾老人时候比较心理,并不乐意多付出,通过周围众多养老实例,看到人性的不可考验与真实表达。
日常行为看出目的与动机,这点远远不够,要从加强自我与他人言行入手,可以尝试搞个三个月记录实验,作为手机日记一部分。
5、情绪与事情之间的想法。最近咨询遇到瓶颈,有着着急心理,知道事情不过是情绪诱因,需要的还是多练习、多体会,承认水平欠缺。这也反应出焦虑情绪虽然弱化了很大,还是存在,保持适当焦虑,多去做事,多从日常尤其家庭生活入手实验,不失一个好办法。
主我、客我、镜我“客观我”
6、自我客观化方面,这与主我认识有些“两面人”,客我有着“理性”“毅力”“专业能力”“孝顺”等特点,主我有着不同程度对抗与分解。比如坚持每天发微信公众号文章,让人认可同时,内在动机也有获认可、自我赋能、找事做、锻炼等。
自我客观化,别人言语看自己,还需要极大加强,指标就是反移情效果,加强体会。
7、历史学家观看过去。按照许又新教授说法,看待过去要客观无私,不后悔,不炫耀。晚上与儿子讨论过去,说起来调换工作经历,我故意但也带有少许悔意说可以不换的,会如何如何,儿子持有不同看法,积极正向说好处多多,如他结识同类型好同学,我现在有时间写东西,还可以保持好和谐亲子关系等等。当然,没有可后悔的,毕竟人往高处走,高处好不好在于自己能力与心理健康,认真过好当下才最好。
是生活经历塑造人,还是人创造了生活经历,这是个性与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也是鸡生蛋蛋生鸡的纠缠,其实这些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看清楚自己真实的情欲需要,坦诚人性的不高尚也不卑鄙,实实在在做一点点自己能做的、该做的、喜欢做的事情,如此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