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翻译
菑,是灾。
有国家者,都不会讳言祸福危亡。因为大家总会讨论、警醒,以期不招来亡国之祸。但是这些道理,只有自己心存仁心的人,你才能跟他讨论。若统治者是不仁之人,他的本心已失,虽有忠心谋国之人去规劝他,他也必然拒而不从。
比如,修德行仁,则可长久安宁;暴虐不仁,则不免于危亡灾祸。这些都是自然之理。但他却茫然无知,悍然不顾,不以危险为可畏,而反据之而以为安;不以灾害为可惧,而反趋之而以为利;不以灭亡为可深忧,而反恬然处之而以为乐。这样你怎么跟他说呢?如果你跟他说了,他就能悔悟前非,改过迁善,那就没有亡国败家之事了。
比如,巧取豪夺、阴谋弄权、声色货利、驰骋田猎,这些都是灾祸危亡之所伏。仁者避而远之,而不仁者却沉迷其中,不仅快乐快意,而且得意忘形。就算你去跟他说,他也听不进去。只有到败亡的那天,才会哀叹自己“倒霉”!
朱熹注解说:“安其危而利其灾者,不知其为危灾而反以为安利也。所以亡者,谓荒淫暴虐,所以致亡之道也。不仁之人,私欲固蔽,失其本心,故其颠倒错乱至于如此,所以不可告以忠言,而卒至于败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