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堪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
她的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永远感谢冼星海,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黄河大合唱是我们民族的音乐丰碑,毛主席为冼星海所作的评价恰如其分,作为民族英雄,毛主席最能理解黄河大合唱的真义和内涵。
听黄河大合唱,我的心灵受到洗礼,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
九曲黄河上船大粗矿的号子以领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作为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给我们展示了这一可歌可泣的史诗的第一幕。
男高音独唱《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博大、豪放的情怀。
第一部分以平稳的节奏、宽广的气息歌唱了黄河的雄姿。
第二部分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后 是民谣风格的抒情叙事曲《黄水谣》,朴素的音调优美而又平易动人:第一部分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和中华儿女美好安宁的和平生活。
第二部分主题深沉、痛苦,描写了日寇侵略后妻离子散天各异方的悲惨情景。
音乐在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
《河边对口曲》如民间小曲般亲切而富于乡土气息,通过叙事般的对唱形式,手法简练,效果甚佳,描摹了国土沦丧后日寇铁蹄下人民的悲惨遭遇。
《黄河怨》以低沉凄凉、悲痛欲绝的音调,哭诉了一个遭受日寇蹂躏、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债清算的遗愿而投入滚滚黄河怀抱的妇女的深仇大恨。
齐唱、轮唱《保卫黄河》表现了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是以人民战争壮阔场面的战斗进行曲。
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衬词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宏伟场面和乐观主义的民族精神跃然眼前。
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也是全曲的高潮。
前面出现过的几个重要基本主题得到了综合的展现,愤怒的情绪、战斗的号角、坚定的节奏、丰满的合唱以宏伟的气势使音乐达到了最高潮,作品在乐队全奏和八声部合唱气吞山河的澎湃波涛中结束。
《黄河大合唱》,用雄壮,用呐喊,用号召震撼了我,歌颂刚强不屈的华夏儿女。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因为她有着伟大的人民。
这是高昂,这是沉厚,这是凄婉,这是悲壮。
听《黄河大合唱》的心情,是气势磅礴,是阵阵荡耳,是心境复杂的。
很多人知道《黄河大合唱》。
它如黄河奔流,波涛汹涌,九曲连环;如雪山崩颓,烟飘云散,一了百了。
它用自己的整个生命与激情谱写了这曲感人肺腑的乐章,诗一般的语言,与激昂的旋律完美地交融在一起,那种和谐与坚定,就像是紧紧团结在一起的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是乐观无畏,是坚强伟大,是不可战胜的!《黄河大合唱》以高昂的节奏歌唱了黄河的博大雄姿,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以热情激昂的歌词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它始终激励着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黄河大合唱》深深感染着我。
要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