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生活中,职场上,不少人哀叹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拿着还能接受的薪水,过着凑活的日子。而对于那些闪光的人物,总觉得心向往之而身不能至。
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一种方法,把普通的自己也能打造成天才,也成为一个shinning的人呢?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学家安德斯.艾瑞克森 K. Anders Ericsson。告诉我们,只要按照以下四步走,进行所谓的刻意练习,你也能成为天才。
二
第一步:只在“学习区”学习
安德斯博士把人的技能使用分成“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广大的人民群众长期在“舒适区”做事,使用ta们早已掌握的技能,从而保证自己能在整个社会协作的体系中安身立命,混到“一口饭”。
比如说,一个在财务岗位工作十年的财务人员,能非常轻松地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ta所使用的技能就属于“舒适区”。在舒适区工作或学习,毫无压力的日常任务导致ta的水平陷入瓶颈,再无涨进。
相对的,在“恐慌区”学习的人就仿佛让这个财务人员一个月里就编程出一套财务软件,完全没有基础的ta自然会陷入恐慌。
因此,只有从“学习区”出发,适当的跨出自己的“舒适区”,每天进步一点,把自己的“舒适区”撑大。日积月累之后,明年的你才可能是另一个你。
三
第二步: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小块,每次针对小块练习
为什么有些人平时很会说话,关键的时候就说不出话或说错话呢?
在《纸牌屋》中,下木叔(Underwood)在竞选总统的电视辩论前找幕僚反复模拟对手可能会问出的问题,对回答逐字逐句地反复推敲;飞鱼菲利普斯的教练故意制造各种“意外”,故意让菲利普斯在意外中练习;美国NBA篮球选手特意模拟各种拦截情境,使队员在特定情况下产生“正确的”应对反应。
以上练习相比较于单纯地预先准备的演讲;仅仅正常地在泳池里里游来游去;站立练投三分球等。都是属于将学习内容切成小块,针对性的做出最有效的练习。
四
第三步:在练习过程中获取及时反馈
成长过程中,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向一个方向努力却努力错了方向、方法而不自知。
学生时代,我们有周考、月考检验自己的学习状况;工作以后,我们往往只能在每年末得到一个大致的年度考评。
练习过程中的及时反馈能避免自己浪费过多的时间在低效甚至无效的方向。因此,寻找一个已经在此领域成为专家的老师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导师将从两方面帮助自己。
1.提高标准。小孩子练习钢琴为什么比成年人快?因为有一个严厉的家长逼着ta不断提高标准。导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作用。万维钢甚至在《万万没想到》中这样说,要练到“对错误极度敏感,一旦发现自己错了就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练习到改正为止。“
2.传达信息。作为一个专业的旁观者,一个好导师能看清你在行动中的不足,立刻指出,并告诉你最佳的行动方案,并通过长期的反馈使你养成正确自动反应的反射弧。
五
第四步:在练习中高度集中注意力
很多人看过很多书,听过很多讲座,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请你回忆自己练习的过程,是以一种娱乐的态度欣赏着读书,读完罢了;还是把书中介绍的方法融汇贯通,做笔记,写书评,并最终运用于生活。
很多人对微表情,肢体语言感兴趣,却很少有人认真地、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在一场会议或饭桌上仔细观察周边人物的肢体动作,做出预判并验证这些判断。
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练习必定会有些枯燥,但正因为枯燥,是笨功夫,才造就了人与人的极大差异。
毕竟,1.01的365次方是37.8,1.02的365次方是1377。注意力多集中一点,每次的进步多一点,1年以后的积累相差36倍!
六
最后说说天赋。很多人以为天赋很重要,而事实是绝大多数人还没有机会需要到拼天赋的地步。李笑来说:七年就是一辈子。无须天赋,每七年掌握一种技能是完全可能的事情。
今天,你已经了解了如何成为一个天才的四步法。那么,这辈子(2017年到2024年),你是否想好要成为哪个领域的天才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