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岁月荏苒,一晃初中毕业,四年青春时光落下帷幕,6月7号迎来了我们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是班主任潘老师临行前引用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中的一句诗词给我们鼓劲打气。领着我们从溪口坐着大轮船浩浩荡荡来到了深渡,再从深渡包车到了县城。我们住在长青山脚下的中粮招待所,这里远离闹市,隐密于城中街巷内,非常安静,许多同学都是第一次到城里来,看到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好奇。
县城里我倒是来过几次,不觉得陌生。特别是去年上一届学姐学兄他们来考试时,我也跟着他们来体验了一下,说是提前了解和熟悉一下考场,那次我们一同去体验的还有好几个同学,每天早上跟他们一起吃完早饭,送他们去考场,我们就到县城里到处走走逛逛,多景园,河西桥,中和街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最后一天,我想起张老师在县F院,既然来县城了应该去看一下他,于是我和小方两人边走边打听,过了练江大桥,桥头就是县F院。
跟门卫老师傅确认过张老师就在这里,便登记好再上楼去找他,他跟我们说在五楼,没想到我们在楼梯口就碰到了张老师,我亲切地叫了声张老师,他一时不知所措,感到很惊讶,立刻就认出了我,他马上带我们上五楼到他的房间里,他一边让坐一边忙着给我们泡茶,还不时问我们这一届同学的一些情况,也说了一些他目前的工作现状,他说他现在也在自学要考试。
他还推荐我们去河西的太白楼和新安碑园看看,他兴致勃勃地跟我们聊起唐朝大诗人李白到歙州寻访许宣平的故事,他说当年李白在洛阳同华传舍的墙上看到歙人许宣平写的一首隐逸诗,拍手称快,很是欣赏,称其为仙人,于是欣然决定到歙州拜访其人,但到了歙州练江河边过渡时,见河边有一破舟,舟上一老翁,神恣飘洒,容态超逸,由于寻访心切,也没仔细看,到了江对岸,便问老翁许宣平家住何处?老翁微微一笑,吟诗两句“门前一杆竹,便是许翁处”,李白谢过老翁便去山中寻找,结果未曾找到许宣平。
后来一想,“门前一杆竹”不就是船上的竹篙么,那刚才的老翁不就是许宣平其人么?他一拍大腿,意识到当面错过了,于是马上回头去找,然而老翁已不知去踪,李白懊悔不已,徒生遗憾,便在河西桥头的一个小酒肆饮酒,并赋诗:“天台国清寺,天下称四绝。我来举唐游,于中更无别。枿木划断云,高峯顶积雪。槛外一条溪,几回流碎月。”成了千古绝唱。张老师的解说让我们听得入了迷,很是受感染。
为了不打扰他上班时间,我们坐了大概一个小时,就匆匆离开了。临走时他还交给我一份稿件,让我交给庞老师。庞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教务主任,这是张老师给他写的纪实性文学报告,我们到了招待所遍寻庞老师不在。于是就在房间里铺开稿件先读为快,这篇长篇报告文学写得非常好,情深意切地记叙了庞老师一生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从一个莘莘学子到两鬓斑白的老教育工作者,我们一个字一个字读着,读到动情处令我们唏嘘不已,很高兴我们成了第一个专注的读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