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回了一趟老家,特意去看了小时候住的老街。老街的几个明清古巷还在封闭修缮,据说一年之后会作为景点开放。除了几幢地标性的老建筑保留着,作为这个城市的历史标志,其余都拆了或正在拆。外婆家的老房子自然也是拆了,残垣断壁中,有关外婆的记忆却喷涌而出。
外婆一生育有六个子女,长子和次子都夭折,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外婆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在我出生的前两年,外公突然中风瘫痪。当时外婆还只有四十多岁,在一个商业部门上班,要倒班的那种。我的妈妈是大女儿,学医,毕业后响应号召去了同省的一个山区县里工作。大姨有轻微的先天性心脏病,没有作为知青去插队,在家待业。小姨和舅舅都还年幼,在上学。外婆坚强勇敢地撑起了整个家。
我出生时,爸爸在部队,我跟着妈妈和保姆在县里,妈妈还经常要下乡出诊。有一次,保姆失手把一壶刚开的水倒在了我的腿上,幸亏是住医院宿舍,治疗及时得法,老天庇佑没瘸也没留疤。不到两岁我就这样到了外婆家。跟在外婆身边的童年很自由,很得宠,很幸福。成年后回想起来才懂得感叹外婆的不易:自己上班,照顾瘫痪在床的外公,管教两个未成年在上学的子女,还要照看我。放在今天,对一个女人来说,简直是无法想象无法承受之重。
几年后,年幼的弟弟也是在差不多的年龄,差不多的遭遇后到了外婆家,不,是更离奇的遭遇:在保姆家误食了拌了老鼠药的米饭。弟弟来之前,外婆虽然退了休还是返聘在单位上班。弟弟来了后,外婆就下决心辞职在家了,因为那时我也要上学了。再后来,大姨的女儿,我的表妹也来了......
我小的时候,听外婆和人闲聊时说起过我早夭的舅舅,语带哽咽,言辞中尽是痛心。可是这样的苦痛在外婆老了之后仍然没有放过她。我的爸爸,她视若亲子的大女婿因意外英年早逝。几年后,我的大姨,一直陪在外婆身边帮助扶持大家庭的女儿,也因心脏病去世。
白发人一再送黑发人,外婆的心痛怎可以用言语来形容?但是外婆仍然是那个屹立的外婆。她把少小离家又中年丧夫的女儿接回了家。亲人的陪伴疗愈了妈妈的伤痛。失母的妹妹更是在外婆家得到百般呵护。
外婆是我此生最敬重的人,不仅仅是她对子女的奉献,更多的是她对苦难的达观,对生活的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们。我们那个大家庭是老街有名的五好家庭,外婆是老街有名的大好人。
苦难压不倒的外婆,在晚辈的孝顺中安享晚年,90岁生日前夕安详去世。
有关外婆的很多细节片段在心里历久弥新,但是我想有一天我也会老去,我怕自己遗忘。尽管我觉得我的文字能力很难道尽外婆的各种优秀品质,我还是准备开始整理记录。
记忆中的外婆从不曾对生活有过抱怨,所以接下来有关外婆的记录,我也将只言温暖不语悲伤,我想这才是外婆的孙女。
外婆的玩具
外婆的家坐落在江边的堤岸旁。堤岸两边的土坡上有着各种深深浅浅的花草,外婆带着我们去找牛筋草,选又绿又粗壮的那种,扯出中间那根草茎,尖尖顶着三五根穗状的花序。其实都不用怎么找,随处可见。
外婆把它们分成铅笔大小的一束束,用粗棉线在草芉上缠出几个箍,把花穗压实用冰棒棍绑好固定,再剪成扫帚的形状,惟妙惟肖。配上火柴盒加冰棒棍做的撮箕,就是绝好的“过家家”玩具了。
外婆在屋后的土坡上开了一个小小的花圃,种着一些撒下种子就会呼啦啦长起来的花。芊芊枝藤的喇叭花和茑萝会在清晨开放,记忆里我的数学启蒙应该就是从数喇叭花开始的。地雷花会在夏日傍晚成片地开放,带着香味,是夏日乘凉的绝配。外婆还经常摘下一些串成手串给我戴上,说是可以避蚊。能不能避蚊我可不在乎,美美的就好了,这样小伙伴们玩故事游戏时,我就可以演小姐,而不是丫鬟了。
记录这些之前,我特意去百度了一下,看自己的记忆会不会出错,原来真叫地雷花,当然学名更好听:紫茉莉。
春天,堤岸上会有很多大孩子放风筝,惹得我们这些小屁孩们流着口水讨好地围着转,还是被不屑一顾。这时外婆就会带着只比我大8岁的舅舅和我一起做风筝。一根竹片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被外婆片成薄薄的竹篾,按照自己想要的样子扎出一个架子来,再糊上皮纸,加上尾巴,就可以放飞了。
后来同样手巧又上了学懂计算的舅舅做风筝的技艺超过了外婆,每次比赛都是飞得最高的那个,赢得一大票粉丝。可恶的舅舅宁愿给粉丝做,也不给我做,哼!外婆为了让我心理平衡,就把风筝做得很漂亮,蝴蝶的形状,彩色的图案。飞不过舅舅的风筝,颜值把它比下去,哈哈哈!
夏天是住江边的孩子最爱的季节。夏日的夜晚,家家户户都会把竹床搬到长堤上来乘凉,热闹极了。大人们都在外面,孩子们就可以理直气壮扎堆玩咯。我常常会提着一盏西瓜灯,趾高气昂地当孩子王。
外婆会选那种又小又圆的西瓜给我做西瓜灯。在西瓜顶部平切一个盖子出来,把瓜肉挖出来吃掉后,继续用勺子把瓜皮均匀地刮薄,放进去一根蜡烛,瓜皮上方钻几个洞穿上绳子再系到竹棍上,一盏西瓜灯就好了,泛出清幽幽的光。长大后在语文课本里读到了《小桔灯》,哦,美好的创意从来都是无独有偶。
南方的冬天就算下雪也很难有积雪,有一年冬天却积了很厚很厚的雪。雪一停,我们就跑出去撒欢。屋后的地坪上靠着土坡的角落里有一口破缸,里面积满了雪。舅舅带着我滚了一大一小两个雪球堆在缸上做雪人。
外婆也兴致勃勃地加入了。把雪人的五官安置好后,外婆意犹未尽,搬来一张小圆桌放在雪人前面,铺上一层雪成了雪桌。大姨小姨也加入了,又堆了雪人一家人。创意越来越多,雪桌上又摆上了用碗和调羹做模具捯饬出来的雪碗和雪调羹。所用的雪都是外婆指挥着我们清扫通往大堤的石阶上的雪,既玩得很嗨,又做了公益。邻居们来看热闹了,大堤上路过的人也驻足了,雪地里的笑声壮壮实实。
外婆的玩具背后是她对孩子的爱,也是她对生活的达观态度,欢愉了我的童年,也裨益了我的成年。
爱学习的外婆很小的时候,就看到外婆看全套的《西游记》,是不是线装的不记得了,但是确定是竖排的版本。外婆看书是用手指着,念出声音来的那种。我从不打扰外婆看书,因为外婆看完就会跟我讲里面的故事。
外婆的故事无处不在,夏日星空下,有嫦娥和玉兔,牛郎和织女。冬日的炉火旁有孟姜女,有白娘子。我上学认字后,发现课本里,图书里,动画片里大部分的民间故事我都听过了。
读书后我还发现外婆念书时念了不少错别字。外婆只进过扫盲班,有这样的造诣,很优秀了。只进过扫盲班的外婆是左邻右舍奶奶团的秀才。所以外婆不仅给我讲故事,还经常有一群奶奶大婶会围着外婆听故事,用现在的词语,那就是一群“粉丝”了。
爱学习的外婆故事来源很多。每天中午,外婆会早早地准备好午饭,等候收音机的评书节目:有精忠报国的《岳飞传》,有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有豪杰辈出的《隋唐演义》……我跟着外婆天天收音机里听一遍,在外婆跟粉丝团讲的时候又听一遍。杨家将几代忠良,众多儿郎巾帼的名字,我们一老一小都能如数家珍。
外婆赶着潮流是巷子里最早买电视机的人家。这样外婆又多了一个故事来源。左邻右舍聚在一起看电视很热闹,但是外婆会很专注地听台词。那时候像《血疑》这样的外国电视剧,有些老人家是看不太懂的。第二天大家一起择着菜,纳着鞋底,织着毛衣又一起来七嘴八舌翻盘一遍,外婆肯定是主讲人咯。我记得外婆常常会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讲点质朴的道理。
哈哈,我的爱学习的外婆,在今天的话,一定可以当“读书会”的会长了。
善良有趣的外婆镜头一:餐桌旁,小姨在说这个菜咸,那个菜不辣。另一边要去上学的舅舅在喊:妈,我的白球鞋呢?
外婆:我可不可以辞职?
所有人:……,辞什么职?
外婆:辞去妈妈的职务。
镜头二:我带着弟弟天天去偷吃外婆收在花瓷罐里的干荔枝和干桂圆。
外婆:这老鼠真聪明,偷吃了东西,还知道把盖子盖好。只是荔枝吃了很上火的,不知道老鼠流鼻血没有哦。
我:(暗想)外婆以为是老鼠吃的,哈哈哈。不吃了,流鼻血肯定会很痛。
外婆就是一个这么有趣的老太太。她的好多这种“语言艺术”,我也是长大后回想起来才弄明白。我就是那只她担心会流鼻血的“老鼠”。
镜头三:街坊黎奶奶独居,且腿脚不便,外婆经常去看她,送点吃的,或是帮点生活上的小忙。
张奶奶:你以后别去看她了,她那个人不知好歹,还在外面说你是在她面前抖派头(方言:显摆的意思),显示你的子女比她的孝顺。
外婆:她说她的咯,说我过得好,那我就更不能跟过得不好的人去计较。
镜头四:外婆在街口被一辆三轮车撞倒,手脚多处擦伤。
车夫:老人家,不好意思,我赶着给人送货,踩快了。我现在送你去医院。
外婆:你还要送货,别去医院了。我家不远,你送我回家吧,主要是腿痛,我走不动了。
你就送到这里吧,别让我子女他们看见,等下他们问东问西耽误你事。
车夫:老人家您真是好人,我留点医药费给您吧!
外婆:不用了,你踩三轮谋生不容易,以后小心点。
这就是我善良宽厚的外婆,用最质朴无华的语言诠释高贵。
人的一生充满了琐碎和漫长,只有心中有热爱的人才能照亮它的每一寸。我的外婆就是这样以她的善良、坚毅、豁达做到了这世上最平凡也最难做到的一件事:用热爱过好这一生。
今天是感恩节,天气晴好,此刻回家路上有星光照耀,美好的初冬夜晚。向我远在天国的外婆说一声:感恩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