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是一件奇怪,又有意思的事。现在叫创业,以前叫生意。
记的有几年,家里种了几亩黄豆。父亲发现种传统的水稻,油菜,又费力又不赚钱。从二姑家听说种黄豆效益可以,就从她家把种子背了回来。说要种黄豆了,不种油菜了。那样的神情,不亚于一个老总说,伙伴们,我们要跨界,创新的。好的,我支持。记的我当的表态。
尽管不知黄豆种出来,结果怎样,但是年复一年的油菜种起来,肯定不怎样。就这样,黄豆就种下了。
转眼到了卖黄豆的季节,白天收割好,装袋。凌晨一点钟起床,和父亲一起装车,我们的运输工具是两辆自行车。父亲带个二百多斤,我带个百把来斤,骑上两个小时的夜路,就可以到蔬菜夜市了。好大的市场,在此之前去过最大的菜场,跟这就没法比。高十几米铁棚,几个操场大的水泥场地。各种菜,堆积如山的堆在市场内外。各种车,货车,拖拉机,载货三轮车,各个省份的人,那时只知道,不同的地方,产不同的菜。大家都在那下货,整理。
三四点钟的时候,小商fan们就都来了。我们就蹲着,站着,黄豆旁边。他们问价,我们报价。还价,磨价,最后成交。上统一的公平称,去称重,每称重一次,是要收几毛的服务服的。跟收费站一样,典型的免费服务,成交才收费,放在今天,又一个互联网思维了。场地摆放是不收费的,当然我们算小散户,大户因该有其他协议方案的。
每天卖个二三百斤,为什么卖二三百斤,是由父亲和我的自行车,距离,体力,安全,和一家人一天的采摘量决定的。那年的豆品质好,产量一般,每天两三百斤,一去就被订空了。那年的价格也是同行中较高的。我们卖的很顺利,但不知原因,这样在第二年的黄豆售卖中就摔了一跤。后面再讲原因
每天有二三百的收入,父亲一回家把钱交给母亲,母亲笑着在那数钱,那笑容,那灿烂,说了一句我印象深刻的话,每天要能这么数钱就好了。当然没能天天数,数了十来天就结束了。
第二年父亲换了高产量品种,快收获的时候,那个高兴啊。每个豆荚都有四至五粒豆子,多的有6粒。每株的豆荚也多,毛估估,产量比去年多一倍以上。父亲嫌每天卖麻烦,叫上亲朋好友一起采摘。让小姑父开上拖拉机,装满车一下拉到市场上售卖。
大家兴冲冲的去,一到市场,傻眼了,到处都是卖黄豆的。价格低,而我们种的品种,虽然产量高,但是口感硬,消费者不喜欢吃。致此,黃豆贱卖,不贱卖,都不行,采摘下的黄豆,装在编织袋内,不卖掉,时间一过,豆就烧掉了,黄豆会发热,会不新鲜,会一文不值。
第一年,没做太多准备,收获不错。
第二年,做了很多准备,从选品种,到请人帮忙,到提高运输效率,看起来,做的更好了,实则漏洞百出,违背了商业归律。
第三年,父亲选了优质又优产的品种,用心载培。采用每天卖一点,稳定价格。提前去了市场了解,价格也很好。只是黃豆产量较低,也没赚到钱。后来才知道,同一块地不能连着种,要不然产量低,病虫害多。属于技术问题。
种了三年,只有第一年赚钱。有意思吧。
第四年,玩了把跨界,套种,油菜中,套种黄豆。在油菜长到一定时间,高度,在把豆种下去。待油菜收割完,黃豆继续生长结果。除了麻烦点,必竞多了收益。
四年黄豆种下来,学的太多。
运气,市场,归律,产品,销售,跨界,调查,运输,技术,你说,能少哪一样
关键,种了四年黄豆,就没好好吃过一顿豆子,豆子全卖了,无论贵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