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换工作的间隙,有时间在家里集中的看书,发现读书的日子虽然枯燥,但是很有收获。
读书是一场自我修正,自我疗愈的过程。
昨天刚看完一本关于亲密关系的书。李安妮的《灵性亲密关系》。这本书短小精悍,但文字却举重若轻。集中看的话,2.5到3个小时可以看完,虽然我短短续续看了好多天。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1,每当我们的虚弱来袭,应该意识到,这是我们身体里的内在小孩在捣乱,他需要你的爱。
我们很多人不管是处于空虚寂寞、感情的空档期还是某种打击之下,很容易跟另一个人产生联结和感情。这种情况下,表面我们心里的「内在小孩」出现缺爱的状态。需要我们意识到他的存在,并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爱。
只有我们自己意识到,这不是成熟的自己坠入一段感情,而是心里的内在小孩在乞讨怜悯和关注的感情,我们就更容易清醒的处理自己当下对感情的态度。
察觉你的「内在小孩」,常常陪伴他,喂养他,这样不会在他饥饿的时候「饥不择食」的盲目般投入一段感情。常常,到认清的时候可能发生一些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
2,我们常说的“另一半”,其实有不好的暗示。这是一种完全信任「婚姻」制度的说法,完全隶属于社会制度。
但在灵性的层面,每个人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人,你可以给自己完整的爱。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足够的爱力。当你有对象以前或者以后,你都是一个完整的人。很多东西的缺乏,是自己心灵上的,不能够期望通过在别人身上寻找。因为别人给的总有限,只有自己的爱力唤醒以后,才会源源不断的给自己能量。
相信自己和爱是没有分离的,自己就是爱,自己可以给自己爱。如果相信这一点,也许我们可以少一点依赖和不切实际的期望。
3、正视自己的感觉,爱自己,尊重自己。只有懂得尊重自己,才能懂得怎么去爱别人。
所以,感情里,盲目的牺牲自己,容忍以成全都不可取。
前段时间看《写出我心》,作者娜塔莉说,女性倾向于在说话时带上不确定的语气词,例如「可能」「大概是」「我记得没错的话」这一类的,同样的特点也存在于弱势群体中,他们不擅于用肯定的、斩钉截铁的语气表达自己。其实这是一种勇气和自信的缺乏。
而因此,女性跟对象相处时,常常觉得自己处于弱势地位。对于伴侣的伤害、不尊重、错误,我们常常会觉得需要包容。(虽然这里面也不排除有一种母性的爱的成分。)
但是一个健康的爱人,一定不是自己刮腿割肉来满足对方的。不断的这样做只会导致人内心的极度匮乏和怨恨,这是一种病态的爱情观。一个不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不会懂得怎样构建良好的感情关系,不会懂得真正的尊重对方和感情。
所以,懂得爱自己,尊重自己的需要,勇敢的跟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尊重对方,尊重这段感情的前提。
4、每一次的问题,都是成长的机会。灵性亲密关系重在相互促进和成长。
如果你压抑自己,以包容对方,那么你就没有给对方成长的机会,给自己面对的机会。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婚姻是每个人必经的成长过程,而每一次的冲突是一个机会,面对冲突是每一个人面对自己成长机会的挑战。
所以,如果你总是包容他、原谅他的错误、隐忍他的伤害,其实是容忍他做一个不诚信的、执行不合一的人。而你的不愿意面对事实,揭开真相,其实是不敢面对自己的恐惧。
承认是承受的前提。所以,面对问题,把它当做一个双方成长的机会,会有助于两人去面对,而不是回避问题。
5、已经失败的婚姻,怎样才算真正的放下?
很多人婚姻失败了,甚至已经离婚了,但是心里对于前任的伤害往往不能释怀。其实,仇恨和心结没有放下,就不算真正的放下。因为这会成为时时打击你的情绪,深刻的影响你。
书中提到一个女人,跟丈夫结婚,却对他没有任何兴趣,导致她出轨,最终与丈夫离婚。但直到离婚后,她真正的出轨原因也没有告诉丈夫。可是她自己对自己的欺骗行为却一直耿耿于怀,觉得有一种对不起他的感受折磨自己。
进行心理治疗后,她终于决定去告诉他真正的原因,这才觉得放下了这段关系。
虽然这个例子很极端,但是足以说明心理的心结放不下,并没有真正结束一段感情。不要让恨和心结盘桓在自己心理,想办法释放它,才是真的放下。
6、为了孩子忍受失败的婚姻,为什么不可取?
孩子其实比你想象的还要敏感。失败的婚姻,容易导致父母心言行上的不一致。比如,表面上跟丈夫过正常的生活,却总不时流露出对另一半的失望、自己的痛苦、悔恨。孩子的察觉能力一定能看到你的分裂。
作者说,孩子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于家长的爱的完整性和健康程度,家庭所谓的「完整度」的影响远没有前者重要。相反,很多破裂的婚姻,因为假装在维持,给孩子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
所以,如果觉得婚姻不可挽回,又想要在孩子面前假装,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举止。我们作为大人,应该给孩子提供健康的爱。是你的行为在影响和教育孩子,而不是你的言语。这一点尤为重要。
这本书解决了我很多感到疑惑的点,是一本很好的亲密关系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