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害怕那么多东西,为什么却从来不害怕平庸呢?
01.
热播剧《我的前半生》中,女主角罗子君结婚前是万里挑一的名牌大学毕业生,结婚后却逐渐变成了一个只知道买买买的无脑中年妇女。
网上的评论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是罗子君的前夫作为一个男人格局太小,只想让妻子维持自己所需求的样子,没有帮助妻子成长;另一派观点则认为是罗子君自己不思进取、安心享受着与社会脱节的生活,怪不得别人。
先不说这两派观点谁对谁错,毕竟这是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而价值判断是主观的,很难分出对错,但是像罗子君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
学生时代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但进入社会几年后,却变成了一个浑浑噩噩混日子的人,为了卖菜小贩多收了自己两毛钱而斤斤计较,再无曾经的少年意气。
所以有句话说:有些人25岁的时候就死了,等到75岁才埋。
02.
以前我会很难理解:为什么当年那些闪闪发光的有为青年,10年之后就会变成一个只知道比较房子车子的庸俗中年人呢?
过来人会说,生活本身是就是俗气又现实的,年轻的时候社会阅历太浅,总对生活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可我觉得这个答案并没有接触到问题的本质,直到前几天看到《具身认知》这本书,才恍然大悟:
“平庸无趣的中年人”指的并不是年龄,而是一种生活的状态。
其实《具身认知》这本书讲的是身体是如何影响大脑决策的,但其中讲到了一种叫海鞘(qiao,第四声)的海洋生物,这种生物长得像蝌蚪,构造也很简单:只有一个大脑、一根脊索和一条尾巴,一辈子的任务就是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安稳地方。一旦找到,就会好好地安顿下来。
这个时候,之前用来寻找安顿点的大脑就没什么用了:反正以后也不会挪地方了,大脑消耗的能量也太多,那干脆就不要了吧!
-- 是的,你没看错。安顿下来的海鞘,会把自己的大脑吃掉。
海鞘安顿下来后就会吃掉自己大脑的这个例子,是不是像极了那些找到了长期稳定的饭票、就停止成长思考的人呢?比如《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
03.
现在想想,我们从大学毕业之后一步步走向了平庸,正是因为自己在面临每一个重大抉择的时候,都选择了那条当时看上去最“稳定”的路:
- 公务员是铁饭碗,那就要想尽办法挤进去;
- 留在大城市打拼太辛苦了,还是回到小城市吧,父母朋友还能有个照应;
- 明明不喜欢相亲对象,可是对方有房有车,至少以后的生活有个保障,就这么凑合着嫁了吧...
追求稳定是人类的天性,对于经历过物资匮乏时期的老一辈来说,“稳定”更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所以一旦有机会,就得牢牢抓住。
然而对于一直在小康环境中长大的我们来说,“稳定”反而是我们最不缺乏的东西。各种共享单车、共享住宿潮流的兴起,不仅仅是因为可以节省经济成本,更是因为年轻一代已经不需要通过“占有”才能获得内心的稳定感。
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选择“稳定”,反而有可能是通往平庸人生的开始。
04.
当然,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你也可以说:我就是喜欢稳定的生活,为什么要折腾来折腾去呢?
但真相是,今天稳定的公司,几年之后可能就倒闭了;今天大热的行业,没两年就可能成了夕阳产业。
李笑来在专栏里说过,未来只有前1%的人才能算赢家,99%都是落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保持快速学习和快速适应变化的能力,才能不被这个时代抛下。
不想平庸地过完这一生,不想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变成一个无脑也无趣的中年人,就不要去选择那些看似稳定的“捷径”,还麻痹自己说,生活本来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