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中学习生活,经历过一次次的失望,但是年少而没有太大的怨艾,始终还是向前看,憧憬着大学的教育。只认为老师、学校也是为我们好,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毕竟谁会诚心耽误你的高考之路呢。或许憧憬越多,失望越多。怎么这么倒霉?怎么摊上这样的舍友呢?怎么考试是这样的出人意料?怎么大学是这样子的?现在看来,不靠谱或者有错误观念的人容易让初入大学、社会的人变愚蠢,然后越是能力前勤奋、学习态度端正的人,反而更容易因为软件的错误而一事无成。
大学课程对人的要求,在初次体会后,感觉明显比高中要大许多,大约一门课程就是一个子学科。想要学好,难度本来就是很大,每次都是感到时间不够。没有明眼人(绝大部分老师还是应试教育方式教学)引导下,自己也是丈二高和尚摸不着头脑,只是想着尽量提升能力的情况下,好好准备考试,拿个好的排名。对于课程本身的兴趣很快被考试替代,考完后更是没有精神去回顾。更甚者,上完一门课,考完一门试便对那个方向失去兴趣,这种级别的不满、失望则是最大了。
对于教育的失望,也慢慢习以为常,不再愤懑,只是想着保持自己想法的情况下适应之。争取通过自身的努力,靠自己的课程之外的学习,获得立足社会的本领,个人发展的方向。逐渐的对科大的失望环境的怨愤转为积极寻求各种突破,认真把生活过好。考研逐渐进入自己的视野,就像大一盲目准备出国一样,大二上,开始盲目的准备考研,而且调研思忖之后,对科大的失望,扩大到对整个中国大学教育的失望,庆幸大一的时候没有气不过直接退学,而是非暴力不合作式的反抗,自己的自信不应来自和自己的标准相逆的地方。倘若重新高考,进入另一所大学,恐怕还是要得过且过(现今窃以为,一切源自中国缺乏高品质人才)。大三过程中,遇到杀手级负责任教学的老师(顾乃杰、陈意云、张煜、董群峰。。。),可爱的体育课老师,严格要求的大研课老师,和诸多友善的新认识的同学,给自己也带来了诸多的希望。
大二下,天还没有转暖,类似每个学期的作息,总要在开始课程不紧张的时候,花些时间来涉猎些新知识,也算是自己抵制大学应试教育的一部分(当然中间的时候,不以应试为目的的学习相关课外知识和实践也是重要部分)。开始注意到步入社会的另一批人---IT研究人员,他们似乎高学历的还是挺多的,并且计算机的相关知识真的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受到诸多的尊重。忧虑到国内博士的水平和国外相比,不够时髦,重新想起了出国读研的主意。经过一个大弯自己又回到出国的队伍中,只要出去做计算机就行,然后留在美国做研发。大一大二的买书读书的习惯,在那时竟然又一次的改变自己的命途,影响不仅是一两个月,而是未来5年甚至10年的计划,虽然父母不理解,自己还是跨上了留学北美的征途,没有巨大的付出,回报会很难,自己当时还坚信那一点,新东方的概念似乎也是如此,引导我们投入巨大的精力到出国考试上。几乎又是一本书,引起了自己对人生追求方向的系统重估,对出国由恨转爱,不是恐惧失败而出国,而是自我的兴趣使然。
暑假的不顺遂,仍然是环境的恶劣所致,精神的状态落下后,一直难以复原。开学后,自信地把课程学习当作本,GRE考试只是末;结果也就明显了,时间决心投入有限,出国考试不理想。这个时候已经把学好专业课作为首要任务,并且认真的做事心愿和当时的自信,更加引导自己把该走的每步都走好,不愿分心太多。对于出国有清晰的认识,反而没有了大一时惶恐之心,按部就班吧。英语是要学,但是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更是值得自己琢磨,相关的实践没有一样不是需要自己认真体会,更加增强自己对于做题备考的抵制决心。相信未来,但绝不忽视现在,未来是由现在的种种所决定,而不是过去。
初入大学对教育的失望(现在自己仍然如此,甚至更深层次),发展至后来,不再和学校一起来看待,而是抓紧时间做自己最应该做的,没有时间进行怨艾。对学校提供的教育的没有希冀之后,自我的发展反而轻松起来。视野逐渐开阔,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未来不是学校入学时给的教育上的模板,而是计算机科学的细节与整体,而是计算机领域诸多激动人心的事实。继续在计算机领域中进行腾挪的想法,就坚定的持续下去了。甚至于逐渐的相信,选择计算机给自己带来的希望要比去任何一个其他系更多、更好,至少自己是认为自己很幸运的了,当初选择计算机系确实那么的偶然,调研力度最小、知识储备最少的一个学科,自己反而进入了,只是知道最大风险小,只是被骗说这里的课程压力很小(这一骗,导致两年过的很不舒心--先松后紧式行进,呵呵,窃以为科大本科计算机的课程压力远超其他信息口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