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箜篌,源于古诗词里的一场相遇。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那时还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声音,能够如此惊天动地,可使行云凝滞,老鱼跳波,连天上的仙人皆为之动容。
这个叫李贺的诗人,他的无限遐想,将我们带进了一场箜篌的艺术之旅。这是一个诗意的开始。这些诗词,在我们的心底种下了一颗箜篌的种子。
再一次遇见箜篌,是在电视剧里。桃林之中,飞瀑之下,箜篌的清澈空灵与古琴的宁静深远,一来一往,婉转流连,如泣如诉。我一下子被箜篌的声音所吸引,反复听了数遍,心中被深深触动,潸然泪下。原来箜篌是这样的,它的声音,果真如昆山玉碎,清脆空灵,跨越千年的时空,穿越千山万水,直击我的心底。
我要学箜篌!我无比清晰地听见内心的呼喊。
对箜篌的关注越多,学习箜篌的想法就愈加强烈。在网上几番搜索,找到了箜篌的演奏视频。舞台上云雾袅袅,箜篌前的演奏者宛若云中仙子,指间的音符婉转空灵,响遏行云,流淌不息。原来这就是被誉为“当代李凭”的鲁璐老师。我终于下定决心,满怀期待和喜悦之情,开启了箜篌学习之旅。
至此,箜篌不再只是古诗词里的一个意象,而是可以触摸到的真真实实的乐器了。
学习之路是艰辛的。初到北京之时,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五线谱……一切都是陌生的。唯有指尖的疼痛,清晰地提醒着我,我在做一件非凡而有意义的事情。南宁到北京,几千里的路程来回奔波,到教室里,又是几乎每天十几个小时的练习强度,累并快乐着。一路走来,“过关斩将”,获益良多。感恩鲁璐老师和助教老师的悉心教导,感恩同学们的团结互助,使我不仅收获了技艺,也收获了深厚的友谊。
丝路中国箜篌行,这条道路既古老又年轻。古老,是因为它历经千年,从汉唐时的辉煌,到明清时逐渐没落,以至失传;年轻,是因为它今日涅槃重生,以蓬勃的生命力逐渐发展壮大。老师把我们定位为箜篌的传承人。“传承”二字,意味着我们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把箜篌的种子撒播出去。愿我能以微薄之力,让浴火重生的箜篌在南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南国春来早,北方雪未消。闲居在家的日子,幸有箜篌相伴,才不觉寂寞。无论周遭境遇如何,有箜篌一旁相守,便不畏时节如流。待疫情散去,冰雪消融,祖国春暖花开之时,我们来一场关于箜篌的遇见,可好?
庚子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