洘沟,洘(kǎo),上海方言,其实就是把小河的水淘干。淘干的目的当然就是为了捉鱼抓虾,其实就是古人讲的“涸泽而渔”。
每年暑假,顽皮的男孩子事情是最多的,出去洘沟那是经常的事。一开始只是在田埂边的通水渠用泥巴筑成的小坝分割成一段一段,然后用脸盆或勺子把每一段内的水舀干。因为是水渠,又分段了,小伙伴们一起舀水,一会儿就可以把一段内的水舀干了。剩下的就是在这个“河段”内抓鱼抓虾了。不要奢望在通水渠内抓到什么大鱼大虾,充其量偶尔会有一两只小龙虾来不及钻洞,亦或是有几条小猫鱼遗留在水草里。在当时的通水渠中,这样的方式抓到最多的就是泥鳅!泥鳅,可以想象它们的样子。灰不溜秋,浑身滑腻,在干爽的田埂上要想抓住它们也是难事,更何况是在水渠里。只能用篮子舀取带有泥鳅的水,把它们甩到田埂上,由旁边的小伙伴去抓取,然后放在袋子里。泥鳅,当时农村人嫌它有土腥味,处理又太麻烦!一般先用南瓜叶子,把泥鳅身上的粘液擦拭干净。如果没有南瓜叶的话往往用家里灶膛的灰一把,也可以把泥鳅的粘液处理干净。后面就是开膛破肚,清洗干净,放入大蒜红烧即可。现在可能还可以用油炸来烹调,但那个年代食用油都是定量的,如何舍得?由于处理起来这么麻烦,所以很多时候泥鳅的命运就是喂鸭子。拿回家后,用刀或剪子把泥鳅剪成段,直接扔给鸭子吃就可以了。现在看来,有点暴殄天物了。泥鳅对于水质要求比较高,现在农村由于水污染,已经基本上看不到泥鳅了。也就吃不到小时候吃过的那种红烧泥鳅的味道。
通水渠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洘干。但对于当时充斥在农村那么多的小河浜,用这种方式是不可能的。那必须请出专用工具:栲斗。用铁皮或铝片完成斗状,中间架一根竹竿作为把手。其实也是一种专门用来舀水的工具,只不过更加方便省事一点。在当初的农村,如果家里有喜欢抓鱼弄虾的话,这个是必备工具。有了这个秘密武器,对于洘沟相对容易的多。当然首先要选择一条适合的河流,太大的话太费力气,太小的话鱼虾也不会多。所以往往选择一些在接近末梢的河流。先用铲子或铁鎝铲下大块泥土筑成河坝以切断河流。这个坝筑得牢固与否,和能不能抓到鱼有着密切的联系。曾有几次,由于筑坝偷工减料,就是用烂树叶或仅仅是淤泥筑坝。导致到最后水快洘干时,正开始抓鱼时,发生了溃坝!!功亏一篑啊。所以,只有筑好坝以后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淘水,往往两个人一起利用栲斗往外淘。淘水的同时还得时刻注意坝的动向,要及时补漏!等水洘得差不多时,就可以开始捉鱼了。用手,用网兜都可以。这样的小河中,最常见的就是鲫鱼,一般不大,在一两到二两左右,运气好的话可以抓到几十条!虾子也不少,剩下的就是一些诸如昂刺鱼(学名,黄颡(sǎng))、乌鱼等,即使有的话,一般不会大。尤其是昂刺鱼,往往会触伤人的手。所以在洘沟捉鱼时,最讨厌的就是它了,有时你张开手掌一把往下抓的时候,它的背鳍猛的一撑开,就把你的手给触伤了。那时会鲜血直流,而且又疼痛不已。一般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洘干一段,如果运气好的话,一个下午的收获还是可以的。拿着捉到的鱼,大可以到集市去卖,小的洗干净后自家做各种鱼的料理。这些可都是野生的鱼类,没有用任何饲料喂养的大自然的恩惠!
90年代以后,洘沟基本看不到了,一般都嫌弃洘沟太费体力。取而代之的用网,或者用电来捕鱼,这些都属于小规模的捉鱼行动。遇到大一点的河流就用泵抽水,竭泽而渔。但泵可不是一般人家都有的,只有一些养鱼户才有这样的捕鱼设备。对于半大小孩而言,还是洘沟有更多的成就感。就好像是在完成一项工程一样,有选址,有计划分工,还得随机应变,富有挑战性。但现在的农村,连渔网也很少见了,虽然偶尔也可以看到有人在野河里用网捕鱼,但现在捉到的鱼你还敢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