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夫子涵说
最近迷上问问题,逮到谁就问:如果你每月赚20万,你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记住是什么都不做。
不管是什么职业,什么身份,什么背景,只要是我现在能够遇上的对象,我都在努力去追问。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想要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答案,但我知道去问了才会有结果。
在没有去问别人这个问题之前,我幻想过他人回答这个问题的场景,甚至还偷偷跑到知乎上看了看别人的答案。
观察来判断去,我想我的答案估计是要废了,因为几乎所有人的想象都是:环游世界、买车、买房等。
哦,对了。有个人不是,他想要做出一个超级APP,把他不喜欢的人全都装进去,包括题主我。
我好奇得带着布灵布灵的大眼睛,询问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他回答说了句有钱爷乐意。
虽是玩笑,但突然一愣。
这个社会究竟是怎么了?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把金钱看作是生活的唯一标准,可是悲哀的是即使让他们做一个想象,他们也无法跳出金钱的囚笼,只能机械的思考回忆自己羡慕的生活。
“他们不是不想过好,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过好。”
25岁的大鹏坐在我面前,在我接二连三的追问下,终于说出了内心的恐惧和迷茫。
他不是富人,也没有做过富人,他又怎么能知道每月赚20万的自己,会过着怎样的生活。
在他的世界里,有钱的时候第一个想的肯定就是实现自己以前渴望过的东西。比如说他最爱雷克萨斯,他能想象到的就是有钱以后天天开着雷克萨斯到处溜达。
我问他为什么不买表,他直接来一句你疯啦!他又不懂表,怎么可能会买表,而且戴一个几百万的表,别人又看不懂。
一个穷人最大的悲哀不是身上没钱,而是被限制住的追求。
在别人一无所有的时候,你问他以后的生活,他能够回答你的自然是他现在没有过过的生活,但当它们尝了鲜以后,他们便会重新思考,要怎样过生活。
大棚的选择并不是个例,可以说是我们多数人的选择。为了能够得到更加具体的论证,我又采访了一批刚毕业的大学生,她们回答:旅游。
我接着追问,天天旅游总会累的,每天什么都不做就有钱后,你还会干什么。她们这样说:
“我很羡慕那些想做什么就敢去做的人,他们好像并不会太过在意今天的苦乐。他们每天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了自己喜爱的事情而努力,可是我不行啊。我不是他们,也无法去想象过上那种生活以后的我会是怎样的。”
其实有什么好羡慕的,即使你每个月赚20万,你还不是要生活。
我刚开始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是一个星期前在图书馆看到《百万财富直通车》。
那个时候我很兴奋,我觉得我有必要写下一篇文章,专门记录我有钱后的生活。
可是在长达三天的幻想里,我已经被现实打击的太过疲惫了。最开始的时候,我还能想到我可以学英语、开公司、当编剧、做企业。
随着想象时间的延长,我发现对于我这个心中有野心的人来说,每个月20万的生活,它除了拓宽我选择生活的权利,好像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于是我开始不断找人询问,一再深入了解。
最后醒悟:
不管有钱后我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我照样还是会担心我的公司能否成功,我的作品是否优秀,我的企业是否伟大,只是少了点金钱的障碍而已。
我还是要全力以赴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持之以恒,努力要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做到最好,而且即使给了我一个什么事都不做就每个月都有20万的生活,我也不会放弃我的目标,当然肯定会有一小段时间的迷失。
可迷失不是我们生活中最正常的现象吗?
马斯洛需求定律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是阶梯状的,每当你完成一项成就的时候,你就会渴望拥有更多。那么谁能告诉我们最高成就的需求,是什么样子的呢?
如果你不知道去哪里,那么任何一条路都是你的选择。
这是著名童话作家《爱丽丝漫游奇境》作者刘易斯·卡罗尔告诉我们的生活。
他生性腼腆,患有严重的口齿,虽然兴趣爱好广泛,但一直饱受性格和身体上的侵蚀,可即使如此也此也十分专注于自己兴趣内的发展,因此最终他成为了一个数学家、童话作家和逻辑性专家等。
你还这么年轻,耽误些时间怕什么?
不要告诉我说自己已不再年轻,只要你还活着,那么年龄就不应该是你的借口。或许你在人生选择上错过很多,可最终还是会回到正路上不是吗?
我们都会死,因此何必去想明天,
你现在要做的,是如何把握今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