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我终将行踪不明,
但是你该知道我曾因你动情,
不要把一个阶段想得很好,
而又去幻想等待的结果,
那样的生活只会充满依赖,
我的心思不为谁而停留,
而心总要为谁而跳动。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恶之花》
“I had a crush on you.”(我曾偷偷喜欢过你。)
五年前的盛夏,我把这句话写在一纸浅绿的便签上,然后小心翼翼的把它贴在了那个房间里某个不起眼的角落。看着贴好的便签,我嘴角忍不住上扬,鼻翼轻轻浮动,仿佛有一阵雨后青草的气息悄悄飘进了房间。
如果时间定格在那个盛夏的午后,如果那一缕如小鹿乱撞的情愫在2013年的炎炎夏日里静静消融,如果记忆因划破那个夏日清晨的引擎声戛然而止,或许,那一句“I had a crush on you.”终将以最初、最美好的样子在记忆里永驻。
可是,后来的后来,像很多人一样,因为误解了“crush”,混淆了它和爱情的样子,我把那份简单且不含杂质的怦然心动摔碎了一地。当看着满地的狼藉,我不知所措地呆站在原地,始终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
直到多年以后的一天,当读到刘瑜的《Crush》,我才终于意识到自己当初有多蠢,更为主修英语的自己感到羞愧。
“英文里有个词,叫crush。如果查字典,它会告诉你,这是‘压碎、碾碎、压垮’的意思。后来我到了美国,才知道它作为名词,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短暂地、热烈地但又是羞涩地爱恋’···Crush和爱的区别就在于,那份幻想还来不及变成行动,它就已经烟消云散。它之所以没有转化成行动,也许是因为你很羞涩,不好意思表达,然后一不小心就错过了这个人。也许是因为你们没有‘发展’的机会,时间或者空间的距离,让那份‘心动’慢慢因为缺氧而窒息。也许是因为等到对方走得更近,你看清他的全部,他身上那个‘亮点’慢慢被他的其他缺点稀释,以至于那份感情还来不及升华,就已经腐朽了下去。”
智慧如波德莱尔,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就警告世人,“不要把一个阶段想得很好,而又去幻想等待的结果,那样的生活只会充满依赖,我的心思不为谁而停留,而心总要为谁而跳动。”可是,等到终于懂了的时候,心却已披上了一袭长袍,不断启程,却不再到达,更不曾驻足,为谁跳动。
DTT写过一篇文章,《“非你不可”和“不妨一试”》。文章开篇有这样一句话,“许多人的爱情故事,就是从‘非你不可’到了‘不妨一试’。”文章最后作者这样写到,“‘非你不可’是一种对宿命天真浪漫的执着,而‘不妨一试’是经过人情历练之后,对命运的坦然接受。”我在想,是否这就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怦然心动的爱恋终将悄无声息的消失不见,那缕盛夏时节雨后青草的气息也终将在鼻腔里消散。因此,心里竟莫名有些感伤。
可是,就在前不久,一个朋友浅笑吟吟跟我讲起自己在电梯里与一男孩的邂逅。是的,“男孩”。虽然“男孩”和朋友同龄,但她却执意这样称呼他。
朋友说,因为同在一栋楼上班,两人偶尔会同搭一部电梯。可是,每次见面朋友都故作冷漠,然后用眼睛的余光悄悄打量他。表面上不露声色的她,心却“怦怦”跳得厉害。有时候电梯里只有他们两个人,朋友总担心会被他听到自己内心的小鹿乱撞。说这些的时候,朋友不再是往日御姐的形象,而是犹如情窦初开的少女一般。我猜,这大概就是她执意称呼他为“男孩”的原因吧。
听朋友说这些的时候,我突然有些感动,于是笑着对朋友说,“真好,还可以这样喜欢一个人。”朋友先是一愣,然后会意的点了点头。
那次谈话让我想起了那个炎炎夏日,想起了那个偷偷喜欢着一个人的季节。
几天前再次和朋友聊起那个“男孩”,朋友却不像之前那般兴致高涨。我打趣到,“这么快就偃旗息鼓了?”朋友蔫蔫的叹了口气。
原来朋友的同事们知道了她的小心思,热心的想要撮合两人。于是,在同事们多番打听下,朋友知道了男孩的名字、年龄、电话、职业、兴趣爱好,甚至连男孩的家庭背景和父母职业都没落下。此外,每次两人在电梯里相遇,如有同事在场的话,大家就会互相使眼色。估计再迟钝的男人也能察觉出一些端倪来。所以,之后两人在电梯间相遇的时候,不免有些尴尬。
朋友有些讪讪的说到,“不知道为什么,自从窗户纸被捅破,就觉得哪里不对劲,之前心里的悸动也不知不觉变了味。”
关于crush和爱情的区别,有知乎网友这样评论,“Crush是情不知所起,再而衰三而竭。Love则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DTT说,“诚然,我们还是爱听那些‘非你不可’的故事,因为它总是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可是,不管故事多么动人,犹如幻象一般的crush,在昙花一现之后,终究还是没能长成爱情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