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要么是旅游,要么就是出差。
曾经多少次在两天内奔走三四个城市,为了节约时间,吃的都是简餐,为了不耽误行程,总是在夜里赶车,为了省点差旅费,总是住最便宜的旅馆,或许这就叫做“吃不好睡不好”吧。
多少次的“折磨”过后,或许是适应了,因为现在的我,上车就困,下车就饿。发动机的轰隆声成了我的催眠曲,一曲惊不醒梦中人,任何城市的当地小吃,成了我概念中的特色美食,口口含香。
老人们常说“一处不到一处迷”,我想迷的就是当地的风土人情吧,我们总在追寻与众不同,总想看一看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我们不曾见过,不曾想象的,而大千世界,难得可以用自己的足迹丈量未曾踏过的地域,难得以“来者皆是客”的身份,做客他乡。我们之于他人,总是陌生的,却可了解的,他人之于我们,异风异俗的,充满好奇的。
新疆人说话带“子儿”,浙江人喊名字带“阿”,四川人一定要“耍”,我们东北人只能“嘎哈”了。对于不同的方言以及当地标准的“普通话”,我们只能用“猜”来沟通了,从来没想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一种智力题,还得察言观色勤点头,面带微笑不绝口。
我也很喜欢各地的地标建筑,雕塑,因为这些都是一个城市的代表,真的是创意无限啊。我记得有一个雕塑,雕的是荷花池里的女子,名字叫做《不肯嫁春风》,我当时开玩笑说,这是一个爱情故事,讲的是一个叫“不肯”的姑娘嫁给了一个叫“春风”的男子,惹的朋友们哈哈大笑。实际上是在展现荷花的高洁,出自于一首诗。
另外,似乎每个地方都有一个叫“人民公园”或者“人民广场”的地方,供当地人民踏青散步,甚至相亲跳舞。它是年轻人的浪漫之所,中年人的跳舞之池,老年人的作媒之地。无论冬夏,人民广场都可以“吃炸鸡”。
后来,奔波成了我的一种旅游形式,我也喜欢上了各个城市奔走,也结交了很多不同省份,不同民族的朋友。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孤单,有朋“从”远方来,不亦乐乎。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无论什么原因,都是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