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625-644
刺激控制乃是由训练者利用某种特定刺激,使个体发展某种特定行为的一种策略。因此要明确,比如李老师一进教室,就告诉孩子们,放食指放在嘴唇上时,就不要说话。这种刺激控制,是相当明确的,我在训练学生时,只要我的腰一挺直,面带笑容,学生就自动做好,之前不知道原因,现在知道原理了,因为刺激明确。为了达到讯号明确的目标,要注意:1,外型的独特,包括形状,大小,颜色等等。2,出现时机的独特,要在适当的反应情景中出现,不会跟其他刺激混淆。3,个体注意的交点:刺激控制主要在发展个体的某一特殊行为,当刺激出现,儿童要有最大机会注意到才能发挥效果,如果刺激出现,孩子却没注意到,也不会引起行为改变。
二,减少错误的机会
为使刺激控制发挥功能,就是减少错误出现的机会,因为我呢若能减少错误,就会使刺激行为更有效,需要掌握两点:1,增强两种刺激的差异性,2,强化有效刺激的作用,如孩子喜欢看电视,没做完作业不能看电视,可以改为:作业写完了,现在可以看电视了对不对?
三,增加尝试次数
儿童要很清楚刺激与不用刺激的区别,才能达到刺激控制的目的,同时可以增加尝试次数。
第五节,误用
刺激控制可以训练儿童在适当时间和适当地点去做合适的事。一可以减轻发号施令的麻烦,二可以在大厅广众之下维持秩序。
《褒姒误国》告诉我们,不可乱用刺激物。
刺激线索的运用,要考虑儿童认知发展的问题,刺激线索的使用,必须涉及人,时,地的因素。有些行为在一个地点适合,换个地点或场合或许就不适合,因此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学习到合适的时间地点表示合适的行为。如女儿碰见陌生人,喜欢跟别人打招呼,这样貌似不太安全,所以要引导她,妈妈让你叫叔叔或者阿姨的,才能叫,不知这样理解是否正确。给孩子约定,只说一声,一次不听,就把玩具收掉。
学校方面:忽略生气的消极警告,形成增强的刺激线索。
管教子女的首要任务,是提供孩子适合学习的条件,进而获得学习效果,愈达成此目的,不能消极的压制儿童坏行为的发生。而是从根本上消除坏行为,同时积极养成好行为。如《以暴制暴》中对于打架的孩子,采用隔离方式逃脱制约策略来辅导,或者用增强原理配合代币制。对于自残的孩子,要采用漠视的态度,如果漠视无效,则采用积极处理的方式。对于不敢说不得行为,可以用自我肯定训练来辅导。学会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