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可以补,但时间已不在,昨天是2018年的最后一天,也特别的有意义。2018年已不在,2019年开启,祈愿全家平平安安,老人安康幸福,孩童健康成长,青年奋发图强。
昨天全家回了趟黄先生的老家,我也是第一次回去感受当地的热情的乡里情。老家每年都举行一次宗亲聚会,外出的宗亲们都是四面八方赶回这山窝里的老家聚聚,大家串门喝茶,围桌吃饭,唱歌叙旧,晚上一起包汤圆看烟花,很是热闹。在现代化的农村里,这样的祥和景象甚是难得,因为留守老家的人已经很少了,聚会人很齐,聚会的大餐也是宗亲每年轮流提前回去准备一两天。聚会当天大家伙早早起来准备刷锅洗碗,开火掌勺。村长已事先调配好众人马准备好聚会的所有物资,静候较晚回的亲人们。很难想象组织这场聚会以及村里大小事务的这个村长是一个中度残疾的年轻人,上半身完全直不起来。身残心美,为村里做了很多事,外出宗亲都非常信任他,也热情高涨的响应他的号召,为这样的村长点赞,新农村的有为青年!村里还有很多好人好事,聚会时大家也一致点赞。村里人才辈出,当官的身居高位,创业的家底丰厚,读书的学业有成,外出谋生的努力拼搏,留守的亦是勤勤恳恳。喜中仍有忧,农村纯朴的乡里情维系越来越难,特别是这样的聚会值得传承,但细看参加聚会的年轻仔即使是见了面也不会像老一辈那样这热情的话家常,因为他们从小都不是在村里长大的,以后也不会回去村里生活,没有共同的语言,城市化也是农村宗族亲情的瓦解的主要原因。关于这方面的思考太多了……如何才能够使上辈们营造起来的这种氛围传承下去呢?聚会的形式上,内容上都需要一些变革,比如从理事会中独立出一个年轻人的理事会,增强年轻仔的责任心,由年轻仔组织策划丰富聚会的节目,上辈要给年轻仔讲家乡的历史文化……
下午还去了老苏区革命政府,这片土地曾经这么辉煌,作为这片土地的后辈更加应该不忘历史,砥砺前行。我是个外来媳妇,虽第一次踏足这片热土,离开后仍是深感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