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听过简书 也不会写作 但这是我准备成为作家的第一天
我对文字的感情连接,建立在中学时代。
当时学校宣布每个班级要选派一名图书管理员,利用每天课间操的时间为班集体服务。为了躲避课间操,我申请成为了这个图书管理员。开始只是随意糊弄了事,借其他同学上操之际,偷摸的乱晃一会儿,躲个清净,或者找个地方抽根烟,纾解一下叛逆少年忧郁的小情绪。
但这样胡来又怕丢个这个官职,继续去做那些羞耻的体操动作,所以组织上交待的任务还是去完成了,所谓的“任务”就是去借书和还书,并保证没有差错、遗漏。就这样,图书室就成了每天必去的地方。
在这期间,我看了大量的书,比之后十多年加一起还要多。那时我并没有在意,不承想时光过去这么久了,对那段时光的记忆还是这么清晰,我记得借阅的第一本书就是《金瓶梅》,因为之前看过杨思敏版的小光盘,我猜同时代的少男们应该都看过。遇到《金瓶梅》原著的感觉就好像每天看那些不三不四的小流氓耍酷,突然有一天见到陈浩南本人了,心里一颤,很激动。我借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不好意思,是带着些挑衅的意味,用比平时更大的音量说出‘我要借这本书!’,值班的阿姨还劝我少看这玩意,我心里暗爽觉得又干了件坏事,实在是太棒了。
似懂非懂的看完之后,我觉得我升华了,一下就不低俗了,和其他的同学不在一个世界里了,他们再也不会懂我了。这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让我开心的好一阵子。时间推移,毕业了,又工作了很多年,这些情绪记忆也慢慢尘封在角落里。
2020年的世界我真的不懂了,不知道该为了什么而开心,总是感觉很慌张,明明没有什么重要的事等着去做,却总是很急躁,似乎不做点什么就没法交代,也不知道要交代给谁,给亲朋好友一个交代?还是给自己一个交代?难道是因为离死亡越来越近,人生快交卷了正确答案还没写出来给急的?越想这些越慌张。。。
算了,不去想了,我没那脑子,想不出来结果的。通常焦虑的问题搞不明白,我就会去想些让自己开心的事,于是,在内心深处的角落里,我找到了那件开心的事,就是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