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雯:一个面目乏味的好学生是如何走上写作之路?

我也说不上,写作是怎样开始的。

18岁前,生活中没有任何征兆。我是个面目乏味的好学生,认真听讲,按时作业,指甲剪得很干净,衬衫袖管从不捋到肘部以上,每个小测验都要努力考满分,还积极出黑板报和参加文艺演出。总之,每样可以拿来比一比的东西,我都立定心意要比上一比。我是理科班的,英文最强项,物理化学也在校外得过奖。可我心里清楚,我不是理科天才,在音乐绘画方面也没才华。我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就把手边的事情认真做掉。我的作文也还好,泛泛的好,一个班级排名前三的好。课外读些席慕容,考试背点古诗词和名人名言,仅此而已。那时,我压根没想过当作家,甚至不太愿意在写作文上浪费时间。我的时间主要用来背英语和攻读数理化,那些才是高考中拉分的课程。

那时的我,就是如此现实。填写高考志愿也是现实的。我性格敏感,恐惧社交,自认不大适合做记者,却仍报考了复旦新闻。完全出于一个小市民的考量:这个专业在当时比较好找工作,说出去也体面。既然我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那就去读一个似乎什么都可以做的专业吧。

那种仿佛事事明确的样子,其实不过为了掩饰迷茫。为何对于最厌恶的功课,我都力争优秀呢?回想起来,主要是因为自卑、不安全感、对他人的讨好,以及面对生活不确定性时的恐惧。在后来的生活中,这些隐蔽的心理深远而长久地困扰我。可惜在填写高考志愿时,我还太年轻,对自我缺乏警醒,故而自以为能够筹谋一切。

进入大学不久,我突然成为了一名文艺青年。这种内心转变是怎么完成的,我不能随随便便解释。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描写了一位面目乏味的股票经纪人,某一天与生活决裂,悄悄跑去塔希提画画了。股票经纪人画家的内心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毛姆也没有随随便便解释。他借用旁观者的叙述视角,回避了这个问题。或许毛姆认为读者可以自行理解,可以凭借他们各自的情感与阅历,为主人公的行为赋予逻辑。是的,我认为读者完全可以理解。每个人的灵魂都是丰富而有意味的。只不过多数时间,它们陷于沉睡之中。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喜欢书写小人物,书写他们灵魂被遮蔽的状态,书写他们偶尔的苏醒和长久的沉睡。

▲作家毛姆

回到那段校园岁月。复旦的中央海报栏,彼时已被GRE广告和管理学讲座预告占据大半,但80年代的余温还是烫到了我。总有背吉他的长发青年呼啸而过,草坪上有诗歌,相辉堂里有话剧。也是那时候,我才知道有个卡夫卡。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一个被课外阅读书单和《中学作文范例一百篇》左右了阅读趣味的年轻人,眼睛哗地被打开了。我看到了完全不同的世界。

那是一段松散时光。逃课、看书、发呆。我越来越对自己亲手选择的专业丧失兴趣。我的很多同学是天生的记者,世界的快速变化令我惶恐,却让他们兴奋而昂扬。一天新闻课,老师让全班即时跑到五角场采写新闻。我踩着自行车,慢吞吞走到半路,就飞快折回校园。我为想象中那跑来跑去找新闻的未来而绝望。正因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我第一次对没有兴趣的任务感到无法忍受。

那个下午,下课铃响了我都没回教室。我坐在草坪上,松懒着身体,看一些光闪闪的面孔来了又去,脑中不禁晃动起一些词藻,什么午后啦、草坪啦、阳光啦之类。我拿出纸笔,写下来,修改几遍,感觉那似乎是一首诗了。

▲《她们》 任晓雯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8.6

自此我就开始写诗。写得毫无章法。一会儿受了中学时读的席慕容的影响,一会儿又刻意模仿Wallace Stevens和E.E.Cummings。在高冷的校园文学团体里,抒情是一件受耻笑的事,先锋才是政治正确。所以我也赶紧先锋起来。

在慌不择路的初习阶段,我积攒下了一些诗歌。自我欣赏的同时,居然起了让更多人看到的念头。我挑选了几首,誊写在文稿纸上,抄了《萌芽》杂志社的地址,寄出去。

在我快把这事忘掉的时候,录用信来了。随后便是在《萌芽》上接连发表和接连的新概念得奖。一切似乎来得太容易,完全没有很多作家描述的出道艰难。我作为大学生,参加的新概念成人组,这个组别不受媒体关注,所以生活中依然鱼不动水不跳。最大的收获是《萌芽》老师对我的鼓励,在他们的语气中,我俨然是有文学才华的。

于是我也不禁自认是有才华的。擅长一件事情,原来这么不费力便能做出点样子。我起了更大的野心,想要写写小说。在我最后几首诗歌中,叙事成分已经非常明显了。我有讲更多话,描述更多事的欲望。当时我很喜欢《大家》杂志,每期必买。有位女作家吸引了我。名字现已记不太清,但她的叙述方式让我印象深刻。当时我还不知道“原叙述”之类术语,只觉得那种在虚构与现实之间跳跃,在叙述与絮叨之间切换的方式很有意思。自由,容量大,也便于模仿。

于是我花了一天时间,写出了人生中第一篇小说。它由情节片断、哲学说理和各种碎碎念融汇而成,是萨特、昆德拉、博尔赫斯在我头脑中混炒而成的一锅半生不熟的杂烩。那时我刚学会电脑,便打印出来,寄给了《大家》杂志社。我记得寄出后唯一的想法,是庆幸出现了电脑这种好东西。否则杂志社懒得退稿的话,那么长的文字,得手抄多少份啊。

完全没想到,《大家》来信了,不是退稿,是一封薄薄的录用书。编辑李巍老师随后打来一个鼓励电话。我高兴得快要飞起来,在教室里随手抓住一个男同学说:“我的小说被《大家》录用啦。”同学说了句“恭喜”。我从他茫然的眼神看出,他并不知道《大家》是什么。然后两厢无话,他礼貌地走开了。那时同学们都在忙实习、找工作、考托福或者其他与前途相关的事务。而我好像一直在梦游。后来一位哲学系朋友告诉我,当时她向我的同学打听我,得到的回馈是:任晓雯啊,这人怪怪的。

我的确怪怪的。我居然决定报考新闻系的研究生。我不擅长这个专业,但发现这里比较好混日子。我逃课逃得任课老师长啥样都不知道,仁慈的老师们居然让我毕业了。于是我又继续学起新闻来。这个选择和以前填写高考志愿的心态差不多。我还没下决心成为作家,也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那就暂且选个可进可退的专业吧。

▲《飞毯》 任晓雯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5

事实上我曾考虑过中文系,几位中文系硕士竭力阻止我,说:“中文系博士找起工作来,还不如一个新闻系本科吃香。”其实我也可以回答他们:我不在乎找工作,我想为写作奉献生命啊。那样听起来似乎显得崇高些。但我想了想,觉得未免虚张声势。于是点点头,听从他们的建议,放弃了报考中文系的念头。

在成为研究生的三年里,除了读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理论应付导师,余下的时间就是写小说。《大家》之后,又在《人民文学》发表了一篇。我一点不知道,那是最后的运气,未来我将要迎对生活各个方面的漫长的不顺利。

我渐渐发现,写小说远比想象的难。学徒状态的写作,就跟段誉的六脉神剑似的,灵感时有时无,力道无法控制。而对于一名新手而言,能不能够发表,更是无章可循。

最初受到的鼓励一直支撑我。中短篇还没写熟的我,开始动念写长篇了。第一次尝试失败,第二次勉强成功。在2002年,我用几个月时间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岛上》。最早的灵感缘于米歇尔福柯。我构思了一群疯子的故事。在庞大的野心里,我认为应该有权力与反抗的母题,有对中国现代历史的反思,有关于当代乱相的折射。一个新左派学术文艺女青年头脑里芜杂堆砌的概念,推动了这部作品的形成。

▲《岛上》 任晓雯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8.8

此后便是不停的投稿和退稿。被杂志社退稿,被出版社退稿。我赌着一口气,反复修改这部作品。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到了一些门道。原来写小说是个系统工程,就跟建筑学一样。顶级的建筑是艺术,但在成为艺术之前,必须一砖一瓦地学功夫。未经训练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建筑师的。小说家亦如是。最初的无知狂妄被消磨掉了。我把头低下来,开始练习基本功。很多年后,有媒体选了我的一句话做为访谈题目。我说:“世上最不缺的就是才子才女。”一位朋友看见了,半开玩笑道:“你太傲娇了。”他可能不知道,这句看似做作的话,是我多年煎熬而得的体会。

我至今记得《岛上》无数次被拒中的一次。当时我和一家民营出版公司签了约,三校好像都过了。编辑把校样寄给我,我修改了好几遍,小到一个“的”字的添删,都要反复斟酌。在某些颈椎刺痛的时刻,我会放下笔,转转脖子,摩挲那叠打印稿,下决心要让它完美。我还把已经设计好的封面图片打印出来,剪贴在别的书面上,插在架子里,不时抽出来翻翻,仿佛真在翻阅自己的第一本著作似的。就在这个时候,当初与我签约的朋友从出版公司辞职,编辑也跟着走了。未来由谁接手,有点不明朗。我安慰自己:大不了书出来以后,没人再管宣传的事。不宣传就不宣传呗,总也能自己拿着送送人。这么想着,出版公司就把我叫去了。一位戴眼镜、扎低马尾、长得有点像政教主任的中年女士负责接待。我屁股尚未坐稳,她就劈头问道:“你觉得你自己有什么卖点。”我略觉尴尬,结结巴巴自夸了几句。她打断我,开始批评我和我的小说。听起来她应该没读过小说,所以话头渐而集中到贬低我这个人。我愣愣看着她,感觉每句话都在耳朵里轰响。她避开我的目光,偶尔乜斜一眼,看看我的反应。迟钝如我,逐渐听明白了:出版公司想毁约,但不想承担法律风险,于是逼我自己放弃。我红着脸,忍受着,心想:再熬一熬,也许她会心软闭嘴,让书照旧出版。中年女人数落了一大通,见我还不反应,便有些急了,措辞愈发不堪起来。我终于抵挡不住,松口说:“那就算了,我不在你们这里出书了吧。”

我已不记得走出那间出版公司时,是怎样的心情。此后生活里无数更大的挫折,早已把那次挫折的创痛感磨平。我只记得在那天,我意识到一个事实:文学可能给不了我什么,甚至会夺走我已有的。那又如何呢,我就是喜欢。在已被肆意挥霍掉的小半辈子里,我真正喜欢过什么呢?除了写作,就没有了。中学时代那个显得兴趣广泛的我,不过是在表演一个多才多艺的好学生,试图以此博取不相干者的好感罢了。我不喜欢绘画跳舞弹吉他刻图章,就像我不喜欢数理化。很多人一生都没找到自己的喜爱和擅长,他们是怀着某种无法言明的亏空感度日的。相比他们,我已是幸运,至少知道了我这么个器皿,是生来盛放什么东西的。

在2008年,经过了整整六年,《岛上》终于出版。没什么宣传,没什么关注,就像世界上一切不重要的事情那样,悄无声息过去了。我捧着这本真正的书,早已失去当初把裹了打印封面的模拟书从架上抽出来时的喜悦。

事实上,自那以后,所有的发表出版和各种荣誉,再不能真正满足我。它们更像是一些事后补偿之物。我不敢往上看,因为那里有巨大的胃口在等着吞噬我。曾经的欲望和失望有多大,那个胃口就有多大。我只能往下看,往我写下的每一个字里看。在感觉自己的写作有所长进时,我才能得到满足。

此后的光景,仍是不停地写作、投稿、退稿。我花了五年时间,写了三十九万字的长篇《她们》。我不知道把写作篇幅拖得那么长,是不是为了延缓后续事务的到来。可能有那么一点心理因素吧。果然如我预感的,《她们》的命运和《岛上》一样挫折多舛。虽然最终它还是出版了,并在鲜有关注的情况下,意外获得了华语传媒大奖的提名,但那漫长磨人的过程,简直要让我患上“长篇小说写作收尾综合症”。有时我不免想象:完成一部作品后,马上把它删除掉,是否能让我轻松很多。有相熟的人说:“这真奇怪,市面上垃圾文字满天飞,很多初学者随随便便就出书,你怎么老是这样不顺利。”我也讲不清楚。或许上帝通过他的方式管教我,让我学习忍耐和等待吧。在这个地面上,绝对的公平和幸运是没有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人生的马拉松跑场上不停往前。

于是,我似乎又变回了当初那个一丝不苟的中学生。写作成了一项日常功课。不同的是,再没人给我评分数,也没人在意我落后还是进步。剩下的只有我自己。自己要求自己,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给自己确定方向。这是绝对的自由,也是绝对的寂寞。

▲《生活,如此而已》 任晓雯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很快,另一个六年过去了。漓江社的王珏姑娘从网上找到我,表示想重版《岛上》。她把腰封文案写得花团锦簇,让我有点不好意思。相隔两三个月,《岛上》瑞典文版也出版了。此事纯属偶然:远在瑞典的翻译家陈安娜女士无意在图书馆读到这本书,觉得喜欢,便在不认识我的情况下,开始着手翻译。在同一年,十月文艺的韩敬群老师发现了我的文字,先后签下我的三本书,其中两本在签约时都还没写完。再后来,各路约稿就纷纷来了。对于这些认可我的师友,我一直心怀感激。我也必须告诫自己,要学会感谢打击过我的人。因为人是多么骄傲,没有打击怎能想起低头审视自己呢。

当然,这些都是我的内心戏,说少了含糊,说多了矫情。更关键的是,写小说的人应该是幕后工作者,“我”并不重要,除非“我”被拆分成无数“你”和“你”的经历。这导致我平时不太爱讲心路历程之类的废话。但这是一篇不好意思推掉的命题作文。所以,如果我说得太多了,就请你见谅吧。

“爸爸真棒”主编对任晓雯采访内容

Q:看了您的心路历程很感动。人都说写作是内心的表达,为什么有的人就会有许多的东西可以表达有些人就没有呢?需要刻意积累许多东西在内心吗?需要多观察,多思考吗?

A:表达欲和对生活的感受人人都有,虽然迟钝和敏感还是会有区别。多表达,就能学会更好地观察。

Q:在您打算开始写作之路后,您感觉您观察与思考的角度会与以前不同吗?

A:是有所不同。更敏锐了。

Q:您提到写作还是要从基本功练起,在您的体验中,哪些基本功是最重要的呢?什么时候开始练比较好?怎样练?

A:练习开始得越早越好。多读、多想、多写。读以经典阅读为主。

Q:现在很多孩子都惧怕写作文,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您感觉,小学中学时期的作文练习对于您后期写小说有哪些帮助吗?

A:没有什么建议。作文练习对写小说没有任何帮助。

Q:小说是虚构的,可是学校的记叙文要求记录真实的事情,那么,中学生如果写小说是浪费时间吗?

A:不浪费。作为过来人,深深懂得,很多中学生记叙文也是编出来的嘛。

Q:如果让您作为老师教孩子写作文,您会最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方面?

A:诚实、准确、简洁。

Q:可以推荐一些书给中小学生吗?

A:中小学生照着文学经典书目来念就可以了。学生时代读过未必能理解,以后慢慢生活阅历丰富了或许就能理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79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56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342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25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14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8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3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8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17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8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5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9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2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6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92评论 2 35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10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 路人锋 我被击中,不是丘比特之箭是你无意泄露的嫣嫣一笑空旷的土地上便长出一束野菊花时常招摇误潜入被渲染的夜色...
    路人锋阅读 508评论 12 16
  • 一直以来我对《易经》一窍不通,也没有兴趣去了解。在我的印象中,易经就是用来算命的,是迷信活动。 最近有两个因素,促...
    BarryTan阅读 1,09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