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我和老公把父母送回了他们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地方——江西瑞昌武山。一路上,尽管我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堵车;尽管原本一天能跑完的近一千公里的路程,我们用了两天的时间;尽管第一天还只在广东省境内跑了三百公里,在连平还住了一晚;尽管我们过了个貌似“一家”三代人的异样的中秋节,但年逾70的父母两人,兴致依就高涨。爸爸原本性格开朗,兴趣广泛,话题自然很多。可就连平时不太开玩笑的妈妈,在看到老公在高速收费处因不用交费那迟钝的神情时,也开起玩笑说道:“你不收钱,我就不走!”更让我们不觉得寂寞的是爸妈两人的电话,那铃声沿途不断,此起彼伏。这些来电,都是些来自老同事、老朋友的叮嘱和问候:卫生搞好了,开水也烧了,就连窗户也开着让屋子通风,接风的饭菜也都摆好了……以至妈妈在快到家的时候,发出了“世界真美好!”的赞叹。谁说不是,人生在世,除了家人,还会有来自朋友的问候和惦念,谁还能不赞叹这美好又温馨的世界。
可是,让母亲感动的又何止是这些。你是否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在重阳节的夜晚,在灯火通明满是温馨的房子里,有四个不是自己孩子的四十开外的男子,围坐在一桌美酒佳肴桌,陪着两个年逾70的老人吃饭过节……
昨天是中国的传统佳节——重阳节,登高、祭祖、敬老是重阳节的主题。与父母身处异地的我早早就给爸妈发了信息,以示问候。我知道爸妈在武山过得很好,秋高气爽的气候,熟人众多的环境,会使得他们的心情异常的愉悦。每次打电话,都能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和朋友的叫唤声。我想过重阳节,他们一定也会有几家老人聚在一起,也一定不会寂寞。
下午六点多钟,妈妈打来电话,让我吃惊的是,电话里传来的先是爸爸的声音,后来又是我同学的声音。原来我的同学加发小,特意从贵溪赶到武山,邀了另外几个同学,正在请我爸妈吃饭,说是给老人过重阳节。我真的震惊了,除了说“谢谢”,我不知道我还能用说些。我给我发小加同学的三姐弟发去了短信:“你父母没享到的福,让我爸妈受用了。我真的很感动,让我无与以报。谢谢了!”。发小加同学的哥哥给我回了短信:“昨天还同你父母聊天我说很感谢你当时参加完高考后留下的课本和笔记,就是你的高中笔记试卷让改变了我的命运,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想起这些我感慨万分。我们两家是世交。大家都不要太客气。”是呀,“世交”一词,我早早就在书本里见过,也知其意,可岁月让我不仅仅懂得了它的内涵,更让我掂量出了它的分量。
发小加同学的行为,真让我感到意外,真是没有想到他们兄弟二人会这样对待爸妈,可谓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但仔细想想,这也是他的为人和办事风格。虽说他早早就顶了父亲的工职,也只有个高中文凭,可他始终有一帮能聚能散的朋友和同事,走到哪也都会有前呼后拥的同学和弟兄。在单位里也算是个“成功人士”了;哥哥呢,性格内向些,她母亲抱怨他有些叛逆,但现在看来那只是不合乎当时大多数人的想法和行为,其实他就是有思想,有目标,有超强意识,考了学,读了书,晋了级,转了干。至于姐姐,更是谨遵父亲要她照顾好俩弟弟的遗嘱,一直拖延着自己的婚事。但最终还是嫁得了如意郎君,过上了繁花似锦的好日子。说起来他们都是性情中人,都是心地善良的人。也正是这样,我们的父辈才能结下如此的友谊,这份友情也在我们这代人之间发酵和升华。
妈妈在电话里说这是托了我的福。其实我知道,妈妈是在夸我,他们姐弟三人一向能如此对待我的爸妈,那是因为他们是在怀念他们的父母,是在寄托自己的哀思,是在添舐他们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口。我还知道妈妈这样夸我,也是妈妈的过人之处和魅力所在。正是因此妈妈有着超常的情商和善解人意的襟怀,才会有这么多知心的贴心的朋友。我为我有这样的父母感到骄傲和自豪。
愿爸妈健康长寿!衷心谢谢魏氏姐弟,你们的情谊,我将终身铭记。
一一2012、10、24、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