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我爱慕的、倾慕的、仰慕的那个女孩,让我牵肠挂肚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她的一切都在我的心房里刻着,什么都是美好的。后来她离开的时候,我以为自己没法过下去了,哭了一个晚上……
就在去年,我还很用心、很用心地爱了一个人,分手后觉着就再也不会爱了。到了今年,我在面对异性的时候,生理上的冲动还是会有的,但已经没有爱情了。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和我相类似的经历?我估计,不少人都跟我一样,觉着自己最爱的那个人就是跟自己分手的那个人,此后就再也不能爱上周围的那个谁谁谁了!
和别人建立很深的关系让我们感到恐惧
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曾说,投入地去爱一个人,幸福就降临了。太多人发现,自己不能投入地去爱一个人,这是因为什么呢?其中一个常见的原因是,和另一个人建立很深的关系,会让我们感到害怕,我们害怕爱上这个人。
对于这个原因,我们通俗的说法会是,如果我们投入70分,我们得到的只是70分,甚至得不到,我们可以接受;但如果我们投入了100分,得到的却是70分,甚至是零分,这就太打击人了。但若静下来去聆听我们内在的声音,或许你我都会发现,我们内在对投入的那份恐惧,要远比这个通俗的说法对我们的影响大得多。
有心理学研究发现,只有那些得到的爱比较足的孩子才比较专注,也不恐惧投入。在我眼里,母子关系中,最动人的一个画面是,蹒跚学步的孩子在玩耍(玩耍即探索世界),他很专注,但他不断回头看,要确定妈妈在不在,有时还要与妈妈分享。妈妈在,他就能专注,妈妈不在,他会恐慌乃至大哭,专注也就不可能了。
也就是说,妈妈凝视过你,你即能凝视万物;专注、投入与爱是结结实实地捆绑在一起的。
投入了,一切就都有了迥然不同的含义
电影《巴黎,我爱你》中有一个故事我很喜欢。那个故事说的是,男人背着女人有了外遇,跟激情四射的情人打得火热。丈夫觉得妻子和他格格不入:她喜欢穿那件红色外套,喜欢穿同样的白衬衣,走过栅栏的时候喜欢用手划过它们,做早饭的时候总是哼唱《生活的漩涡》这首歌……所有的这一切他都想摆脱,他不再爱她了。
那天他约了妻子在餐厅见面,都打算提出离婚了。可是令他厌倦不已的妻子却哭着告诉他,自己患了白血病,晚期。不忠的丈夫感受到妻子这个糟糕的处境,便忍住了准备好的要离婚的说辞,毅然决然地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与情人分了手,回到妻子身边,一心一意地陪伴她生命里余下不多的日子。
他让她沐浴在她一直渴望的关爱中:他悬挂油画,按着她的意愿挪动东西,陪她去看她喜欢的早场电影,耐心地陪她购物,还读村上春树的小说给她听——和她做所有爱妻子的丈夫应该做的所有事情。
没想到,在这些日子里,他们俩的感情提升到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层次,「所有的一切,即使是最平凡的事情,也有了迥然不同的含义」。
这个故事后半部分有个细节令我印象深刻。妻子在厨房做早饭,还是轻声哼唱着那首原本令丈夫讨厌的歌曲,这时候丈夫走过去从后面抱住她,他们亲吻、耳鬓厮磨,这使他再一次品尝到了恋爱的滋味。
当妻子在他怀里死去时,他也陷入了情感昏迷,再也没有苏醒过。直到多年后,每当见到穿红色风衣的女人,他的心头还是会为之一震。
准没错,我们爱的是一个投入爱的自己
还是同一首歌,同样的红风衣,同一个女子,可是一旦他改变自己的行为,投入到这假装爱一个人的行动中,原本令他厌倦的人、事、物却全然变了,使得他再次获得了恋爱的甜蜜和情感的高峰。看到了吧,我们爱的是一个投入爱的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我见到有些人已经恋爱、结婚、生子,可是依然对多年前的初恋念念不忘,怀念不已。一谈起自己的初恋就含泪感伤,觉得现在的伴侣和初恋相比,实在是没法比,觉得自己还是深爱着对方,一副痛失真爱,自己是情感悲剧主角的痛苦模样(更过分的是一些已婚男人就用这样的烂招骗了许多年轻姑娘的同情和爱情)。
这时我总是在怀疑,他们只是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自我感动罢了。他们爱的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初恋,而是当初那个投入去爱的那个自己,那个已经消逝的、一去不返的青春。没错,我们终究还是爱自己,不信你问问自己:让你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恋情是不是自己当初奋不顾身投入地去爱的那一段?
也许这就是人性吧,我们只爱得不到的,却对身边之人不懂珍惜。如果我们肯转过身来,肯对着身边的人再次投入我们的情感,去努力做一些爱的行为,我们的生活多半会幸福很多。
思维会改变行为,但行为也会改变思维
如果《巴黎,我爱你》的故事是装出真爱的话,那么沈宓就是装出真温柔。搁以前,沈宓短发、嗓门大、性格急躁、说话非常直接,和男生打篮球可以把别人撞翻在地,所以大家都叫她男人婆。可如今,她把大家都给惊到了:如今的她长发飘飘,身材曼妙;说话温柔,待人接物也变得礼貌又周到。
不用说,大家都以为她是装的,很快就会暴露出真性情,怀着「等着看好戏」的心态与她聊天说笑。可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场聚会下来,大家发现她的温柔是真温柔。细问之下,更让大家惊奇的是,原来她的温柔最初真的都是装的,但是装出了真温柔。
她一开始谈恋爱的时候,一方面为了取悦男友,另一方面她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要做些改变:想要自己一口气搬重物上五楼的时候,她会先问问男友可不可以帮帮自己;跟男友意见不合想要大发脾气的时候,她会先在心里默默倒数十个数;想要抱怨和指责男友不够在乎自己的时候,她会考虑用一种撒娇和建议的语气。就这样假装着温柔,沈宓的性格真的就改变了。
更奇妙的是,沈宓也因为性格变得温和,脸上的痘痘也变少了,皮肤和气色也跟着变好了。
我们都知道思维会改变行为,但是行为也会改变思维很多人却不知道。事实上,一旦我们真正地行动起来了,投入地去做一件事、爱一个人,我们的思维就会跟随我们的行为发生改变。
去找一个人吧,把TA吞下去再吐出来!
张小娴曾说:「我们从来没有自己所以为的那么爱一个人。我们追寻爱,只是寻找遗落在某个地方的自己。我们因为爱人和被爱而了解自己。那些被我们爱过的人,只是孕育我们的人生。」
看到这种说法,我想起年少时我曾以为,爱情是两个人的事,甚至是三个人、四个人的事。后来才明白,爱情压根是一个人的事,我们用爱情来自我实现。我们爱过一些人,互相影响,互相改变,后来纵使分开了,那些改变和影响却永远留在我们身上,比爱情还要长久。
无论如何,我们已经没法变回当年的自己了。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你爱得多么痛苦或快乐,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去恋爱,而是学会了怎样去爱自己。
爱是不自由的,只有在自我实现的时候才会自由。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巴不得把TA吞到肚子里去,从喉咙直到心房,永不分离。可是有一天,我们却又想把TA吐出来。因为我们已经自我实现了,把TA吐出来,才可以还TA自由,也还自己自由。
2017年都快过去一半了,赶紧找个人恋爱,把TA吞下去,再吐出来,用「胃」来思考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