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个繁华喧嚣,饱有历史古韵的城市,造就了一个传奇的女子。倘若给予生命一个亘古的颜色,于张爱玲而言,为最艳丽的红色为佳。偏偏红色倩影的惊鸿下,却是一颗淡然冷漠的心。
张爱玲,是民国世界里的临水照花人,是清冷天穹中最凛冽的浮云,是幽寂山谷中最鲜妍的玫瑰,是浩瀚星空中最夺目的星子。 她的出生,注定着她的不平凡。她生于一个清末的贵族家中,父亲乃是朝廷重臣张佩纶,祖母是赫赫有名的李鸿章的长女李菊耦,背景极为不简单。当然,那是一个富贵的家,亦是一个黑暗到令人发指的家。父亲不仅保有腐朽的旧思想,且同祖父一样风花雪月。而张爱玲的母亲又是受“五四运动”思想运动影响有着较为先进思想的人,欣赏西方文化,是一位新派的女性。或许是情感的不合但更多的还是在于思想的格格不入,思想不同的他们又怎能自在的相濡以沫。随之也就有了离婚,爱玲也就开始了童话故事中所谓恶毒后母的一系列对待。父亲与继母终日卧着吸食鸦片以求身心安顿(暂时性的身心愉悦),家财一点一点损耗着。张爱玲爱美,却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穿着她口中奇丑无比的继母碎牛肉色的旧衣裳。她这才理解,母亲为何不顾一切也要离开这个家。她也要逃,她要用尽全身解数挣脱这丑陋的牢笼。渴望自由的翅膀悄无声息地一点一点坚实的安在她的身后,这让她更坚定自己的心,哪怕她还是很喜欢与父亲畅谈漫聊古典文学的时光,但那毕竟也是过往,人倘若想要放手,最重要的是不念旧。父亲毒打她,囚禁她,冷落她,无视她以及堕落行为让她完全看不见父亲的半点好。此刻,她要走了,她希望再也不要回来,事实上她也再也没回来过。
离开家后,她选择投奔母亲。母亲离婚后自己收入不高,倒也过的快活,女儿投奔于她,大大增加了她的负担。可她始终不放弃让女儿读书的念头,继续供她在圣玛利亚读书。母亲这一角色在张爱玲人生中也算是缺席,两人相处时间并不算多,甚至爱玲连母亲最后一眼也没看到,但这位追求新世界的母亲确确实实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张爱玲的一生。这个既让她爱,又让她恨的人,曾是她对一切美好幻想的来源,儿时的她是十分崇拜喜爱她的母亲的。可是母亲在张爱玲的礼仪举止面前非常刻薄,她不许她大口吃饭,笑的时候不能嘴巴张大,走路要小步优雅。张爱玲偏偏就是做不到这些,她笑的时候依然嘴巴全张开,哭的时候稀里哗啦,走路还是磕磕绊绊的,没个形。她确实不是当名媛的料,她就是她,只能是张爱玲。
张爱玲爱读书,而且是中西贯通。中学父西学母,而在思想方面,当然更倾向母亲。她努力同黑暗的堕落的所谓的家作斗争,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她的文中多次写到那个乌烟瘴气的家,可知她是有多痛恨那个肮脏不堪的家。
提起张爱玲,就不得不提起她的两段感情情。她一生经历了两段感情,前有胡兰成后有赖雅,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一个是轰轰烈烈的倾城之恋,一个则是平平淡淡的异国之恋。如果将胡兰成比喻为琴棋书画诗酒花,那么赖雅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前者是情怀,后者是生活。
初遇胡兰成――他们从诗歌诗赋到流行小说,无话不谈,两人一见钟情,再见倾心。张爱玲被面前这个知书达礼,儒雅大气的男子迷得失了魂魄,失去了她本有的理智。少女的她还太过稚嫩,认定了一个人就以为会是一辈子。一辈子是多长?没有真正的定义,或许是今天与明天的距离,或许是春天到冬天的距离,或许是亘古的永恒。她在这段没有支持的爱情里投注了太多心血。胡兰成是汪伪政府下的内奸,她同他相恋并结婚,或多或少会被冠上“亲日”的罪名。可是啊,正如她自己所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的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年轻不懂事,爱上了便是爱上了,想把整个心都掏给他。可她还是终究没看透胡兰成,说到胡兰成,我只能用一个“渣”字形容,或者说胡兰成是一个变态的文字艺术者。他自己也说,“我已有爱玲,却又与小周,又与秀美,是应该还是不应该,我只能不求甚解。星有好星,雨有好雨,人世的事,亦理有好理,这样好的理即是孟子说的义,而它又是可以被调戏的,则义又是仁了。”把始乱终弃说的那么清新脱俗的,也只能是胡兰成了。他先是在湖北娶了周训德,全然忘了张爱玲的存在。张爱玲去温州找胡兰成,胡兰成还甚至把带到她面前,说是妹妹,她不是傻子,她也懂的。她想独自承担,以为沉默是最好的防卫,但也是最大的悲哀。离开温州的时候,胡兰成送她,天下着雨,她叹口气说,“你到底是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很多人都不知道,真正的泪,只淌在心里。她选择了离婚,即遍她难以割舍。当时她的剧本大卖,她将三十万的巨额稿费给了胡兰成。是祭奠吗?还是另一种别样的告别?你问胡兰成爱不爱她,我觉得是爱的。而张爱玲,是绝对深爱胡兰成的,可是他们,注定没有结局。其实“倾城之恋”并不“倾城”,却毫无保留的展现了她在爱情面前的感性与痴情。如果说胡兰成在她生命最辉煌的时候出现,那么赖雅就是在她最迟暮不欢的时候出现。其实大家都爱大谈倾城之恋,我却更欣赏她的第二段爱情。因为我觉得,那才算得上爱情,真实的叫人忘怀。
或许是父爱的缺失,张爱玲对大龄男子很是有好感。赖雅不仅穷,年龄也将近是她的两倍,跨了几轮的爱情,却意外的温暖和和谐。张爱玲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心里的寒冰开始渐渐化了,这并不同于母亲,姑姑,炎樱或是他人所给予的那份温暖,而是在全世界都背弃你,忘却你,有那么一个就站在你身后,他笑,你就觉得一切都不算什么。他腾出肩膀,他逗你开心,他舍得花掉一切为她买她相中已久却不舍得买的衣服,是在千千万万人中惟一心里只装有她的人,是天各一方却依依不忘的人。张爱玲回国,得知赖雅病重,她就觉得一切都不重要了,只要两个人都还在一起,就好。所谓爱情,无关年龄,无关世俗,无关风雨,整个世界里有你就好。赖雅是她的恋人,是她的朋友,更是她的亲人,是她心之所寄之人。
赖雅死了,她的心也死了。天宇灰沉沉的,就像她当时的心情。她还是不停息的写作,“张爱玲”热又一次回归,她再也不用再为钱而发愁。这样一位民国的传奇才女,来美国后穷困潦倒,连一张回去看母亲最后一眼的机票都买不起。可如今钱是有了,可是人呢?他们早已在她的生命里谢幕了,仿佛路灯下的影子,起先还越拉越长,最后到了无光区或全光区,就什么也寻不得了。
她爱美,爱吃,爱财,爱出名,爱红色,她总是奇装异服的款款走在人群中,像一只气宇轩昂的雄狮,哪怕晚年她在美国,也从未褪去她挚爱的旗袍。1995年9月8日,在家人团聚的喜庆的中秋节里,她就那般走了,没有任何预兆的。她着一身如火的旗袍,脚步轻盈,无牵无挂,似微风拂过的蒲公英,眼里只有天空。这将会是一场远行,请一路走好,请不忘初心。是了,世人称赞的才女张爱玲,就那样静静的躺在异国他乡的床上永远的睡去了,不骄不躁,从容不迫,还是那么优雅。这一生,她来得喧嚣,走得沉默,正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云云:“悄悄地我走了。”
她的一生,有太多太多惊喜,又有太多太多遗憾。她用她的一生直言不讳的诠释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是平凡的。而孤单和平凡,会送你一个很爱很爱你的人作为补偿。
张爱玲,一个传奇的女子,如盛世里洗净铅华的妖冶玫瑰,偏偏开得那么娉婷,那么沉寂,那么不谙世事。 愿天国的你,不再孤独,不再寂寞,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