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与一个朋友在讨论现在的小孩因为做作业真的很难教育,打也不是,骂又是顶嘴,屡次收到老师的投诉了。做家长的很头痛, 这个问题是很多家庭都面临的,那我们盘点一下在教育上容易出现的几个误区?
1. 父母拿自己与优秀的妹妹作对比
小华和小如是亲姐妹,小如的学习成绩是班上数一数二的。特别是小学升到初中时,小如语文得满分拿到全县文科状元。这一下妹妹的名气在全村里无人不小。小华是姐姐,活泼好动。但是学习成绩就是中等。经常在村上有熟人见小华就说你家妹妹小如成绩那么好,你怎么那么差。父母见到妹妹成绩好,自然也是偏心,有好好东西只给妹妹。原因是小华读书没有妹妹好。
从这个例中可以看出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他们是缺乏对比心的,所以就需要不断的拿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来激发孩 子的对比心和进取心。但是实际情况是孩子在不断的与外界接触中,他们会自发的建立评价体系,即使没有大人把他们与别人进行比较,他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把自身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
如果在家里,孩子面对的是家长喋喋不休的夸奖别人家的孩子,孩子就会想,爸爸妈妈总是夸奖别的孩子,是因为自己实在太差了,和别的孩子比起来什么都不行。这会让孩子的心理产生很强的挫败感。对于一些年幼的孩子,他们甚至会认为爸爸妈妈不想要自己了,有被抛弃的想法。
2. 惩罚或威胁孩子
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做作业时,教N次都是还不会,就是发脾气, “你怎么这么笨,怎样教都还是不会做。”或者体罚孩子。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只懂惩罚:讽刺、挖苦和体罚,认为这样才能使孩子不再犯错误。对孩子优点往往轻描淡写,甚至视而不见,对孩子缺点却纠住不放,只看见孩子缺点,导致惩罚多于表扬。
其实惩罚是极不利于孩子自我成长的,是一种极为消极的方法。孩子因学习问题多次遭到惩罚,就会厌恶学习回避学习。孩子犯错误是应该原谅的,父母和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并给于更多的帮助、鼓励,而不是用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来代替教育。
3. 长期打骂只会摧毁孩子的自信
生活中常常因为一点小事情不符合大人的标准,就是打骂孩子或者强加自己的意愿给孩子。父母们自以为是“为你好”,却没有问过孩子,究竟接不接受这种方式的爱?
社会生活给父母们带来了生存的压力和焦虑,而父母们又将这种焦虑变相施加给孩子。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采用缓和的方式,而是简单粗暴的毁灭打击。
打击教育永远无法教育出健康优秀的孩子,只能将更多的孩子推入深渊,让他们成为情感缺失的牺牲品。
面对这么多的教育误区,做父母的应该深思一下,是小孩子难教育,还是我们家长不愿去学习成长,还是一味的用过去式的教育方法教育现在的孩子是行不通。我们需要做的是顺着小孩子的优点特长去引导和鼓励孩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