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跑步,一会儿就大汗了,上气不接下气,我自要求,前面到桥头就停一下,快走一段再跑。于是压力小了好多,瞬间感觉平静,气喘稍畅,很快也就到了桥头。稍事一休息,又可以再跑,于是一个早上绕河跑一小圈就很快完成了,也是大汗淋漓,有一种小小征服的快意。
达成了心底的目标,没有做到很厉害的跑了多少多少公里的锻炼,我知道自己做了一点点跑步的努力,也许明天我会把目标定为饶河跑两圈。每天仅做一点点,一天一天想下去,是不是前景也可期?
与此同时也让人想到一个情况,就是在明白有一点点的努力可以做起时,行动往往会触动到改变。如不能刷抖音,不能陪伴家人,不能随意沉浸到一些爱好事情等等。这些改变自然也还是有压力,转念一想瞬间可能变成仅是一点而已,不足去做,不做也影响不了什么,不做也罢,时间一久也就可想而知:一点不做,过了好久,发现离做对事情已经走出好远!
身边有几个刚入职的年轻人,一年多的平时朝夕相处也已经看出各种端倪,各种“一点点”累积出了各自的职业形象。大多兢兢业业于自己手头的工作,非常用心的解决着眼前问题,用自己之前的积累,努力处理着手头的工作,教学、班主任等工作也能做到让人放心。年轻的同事们有的将自己的工作锁定在了一定范围内,有的老师愿意做你交代给他的工作,交代一件完成一件个,有的老师原意学习不断储备技能,有的老师独来独往,当然也有老师主动愿意找一些事情来做。将自己锁定业务来发展是必须的,但是如果过分强调自己做哪些不做哪些,也常让人觉得有其认识上的误区。聚焦与业务能力专门的突破,对于刚入职的年轻老师们来讲,有其重要性,毕竟聚焦于专门的能力口径,专门涵养教师基本功这些客观要求,是当前他们最重要的任务。但是也能看出他们思想上的一些共性误区:就是大部分仅愿意做自己认为的份内事情。这与当前职业教育普遍的随时增长出来的工作这些动向有冲突,也能看出各位向前走出多做“一点点”的动力不足。
观察了很多年轻人的成长,发现这个时期的年轻人自我意识强烈,常有满不在乎之意,多做一点点甚至会认为是不明智之举,小则觉得自己不够精明,或者不愿出头,大则认为怕人觉得自己好说话,会更被安排更多活儿,吃更多亏。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年轻同事们其实是心存困惑的,是在探寻怎么是对的工作态度的过程中。我想身边人的引导,引导其认识到多做一点点,时间一久累积出自己的职业形象和职业前景是重要的。
当然有些老师也会说,我就是一名教师,做好份内事情就是我的理想目标,我想每一个老师都有一个对未来的自我谋划,都想有一片自己的天空。如果冲着躲着、缩着而规划教师未来,是不是一入职就老了,这样的人生值得期待吗?或者再过了十年二十年,有人精彩有人一事无成,后悔还能再来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