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十二,上班族们早已为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全新的拼搏和努力。我这个全职妈妈跟着宝贝一起享受着寒假,总感觉着,元宵节未过这个年就算是还没有过完。所以趁着节日的余温还在,很想写写和春节过年有关的事,写写年少时在家乡过年必须要吃的那些小吃,这也是一枚小吃货纪录生活最好的方式了。
香炸口酥
炸口酥算是泉港的传统特色小吃之一了,每年接近年关,基本家家户户都会着手开始准备起来。炸猪油或者买花生油,再准备些花生仁或黑白芝麻,因为这些都是制作口酥的必备食材了。口酥的外皮是用面粉加油和成的,无论是猪油还是花生油都可以让炸后的口酥皮更加香脆。口酥里头的馅有白糖、芝麻或花生,如果加入少许的蒜泥更会为馅额外添香。擀好皮,加些馅,包成类似水饺的形状,下锅炸熟后捞起,整个年关中它就是最好的闲时小吃了,倒上一杯清茶,吃上一口口酥,悠闲到飞起。
小时候做炸口酥时,一般爸爸会负责购买食材,妈妈负责处理食材,调好馅,和好面团。而我和姐姐就是包口酥的主力军,直至今日,虽然我不会包水饺,却包了一手好口酥。我经常挂在嘴里的一句话就是,我对油炸食品真的毫无抵抗力。自己至今依然对于口酥的偏爱其实不仅源于它本身的甜香酥脆,还有对家乡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吉祥面线
面线算是闽南地区的一个特色小食了。面线细长如丝,有福寿绵长的美好寓意,所以在家乡,如果家里有人过寿一定会点上一份面线,家中有孩子或年轻人生日时,家长也会帮着煮上一碗面线,哪怕吃上两口就好,算是添点喜气沾沾福气。喜食面食的我从小就非常钟爱妈妈做的拌面线,甚至不需要加任何其它食材,煮熟的面线捞起,加点油盐洒点料酒,趁着热劲拌上一拌,我就嗦嗦嗦的能吃上一大份。
到了正月初一,新年第一天的早餐里一定要有拌面线,这也是当时过年非常期待的一餐了。自家煮的东西料总是特别足的,泡软后的干香菇和黄花菜,还有肥瘦相间的三层肉及必不可少的海蛎,一起炒熟后调好味道,另起一锅煮熟面线捞起,放在一起拌匀,一锅喷香又有美好寓意的海蛎面线就算了完工了。再搭配一碗热呼呼的橄榄瘦肉汤或者枸杞猪肝汤,不仅营养满分,更意味着美好的新一年算是正式开启了。按照妈妈的话来说,只有吃了这长长的面线,才算是真正的长大了一岁。
蒸红团蒸年糕
说到过年又怎么能少得了年糕呢,之所以把红团和年糕写到一起,那是因为它们都是糕点类且我都很喜欢吃,哈哈哈!红团,顾名思义有着红彤彤的外皮,也因为它喜庆的外观,特别适合在一些传统节日里为节日渲染气氛。红团的皮一般是由糯米粉加食红和水揉成的面团,馅则有花生馅和糯米馅等等。包好的红团要放入红团印中压实后倒出,这样压好的红团上方就会一些较为喜庆的字样或图样。印好的红团放在蕉叶上置入蒸笼中开始蒸,大概二十分钟后,一锅香喷喷又亮闪闪的红团便映入眼帘了。
年糕,一般在节日里蒸的都是红糖年糕,比起白糖年糕也许它更适合用于节日祭拜了。蒸红糖年糕我们一般不选择在过年的时候,而是大概在正月初七八就会蒸好,为的是初八晚上能上供桌拜天公。对于我们来说,正月初八晚的热闹气氛绝对可以媲美除夕夜了。家家户户在家里的大厅或院子里摆上一张大供桌,然后各种鸡鸭鱼肉,水果点心应有尽有,但这其中一定不能少了那屉红糖年糕。一晚上源源不断的烟花爆竹声,年味足足的。
由于年糕一般不是蒸后即食的,所以后期一般需要切成块状重新蒸热后直接吃,或者切成薄片下锅去煎。如果能在煎前裹上一层薄薄的蛋液,更是格外美味,用妈妈的话说,吃到舌头都快卷进去了。其实,对于甜食我并不热衷,吃年糕更多时候吃的一种过节的气氛,家中的古灶,灶中滋滋作响的火苗声,大锅中不断涌出的团团热气,是副很美好的家的画卷了。
年岁渐长又常年在外,婚后这些年回家的日子更是少之又少了。记得小时候过年前家中各种炸鱼炸肉时,妈妈总是刚炸好第一锅就先挑挑拣拣上满满的一盆,给我们这些早就围绕在锅炉旁的小屁孩解解馋尝尝鲜。而如今嘴馋的孩子已经长大且扮演了当年妈妈的角色,其实内心深处极为怀念当初那种被优待被宠溺的美好。我们都清楚,家中这些食物并没有外面那些餐馆酒店的大厨完成得那么的美味和精致,但它们却一定会是自己最为偏爱和怀念的,是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和浓浓的思乡情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