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114天
原文阅读:
6.15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译文讲解:
孔子说:孟之反不夸耀自己。战斗失利撤退,他殿后,快要进入城门时,才抽了几下坐骑,说:“不是我胆大敢于殿后,是马跑不快啊。”
启发思考:
孟之反,字侧,是鲁国大夫。《左传》记载,公元前484年,齐国跟鲁国有一场战役,鲁国大败撤退,孟之反负责殿后。 进军以当先者为勇,退军以殿后者为功。孟之反勇武过人,掩护军队安全撤回,已是立了功。但他不自夸、不邀功,还谦虚幽默地给一起兵败的同僚留了面子,被孔子盛赞其美德,传颂千古。
前面说颜渊之志:“怨无伐善,无施劳。”做了好事不张扬,有功劳不夸耀。孟之反正是体现这样品质的典范。左传描述他是“抽矢策其马”。拿一支箭来打马屁股,表演得非常生动——我不敢殿后,亡命狂奔,马鞭都挥没了,可这马不行啊,它还跑在了最后头!孟之反这一番表演,让全军上下心里都舒坦了。
自掩其功,自掩其才,自掩其名,是人之一种美德和修养。自掩其功,是对他人的一种厚道。假如殿后者是英雄,难道跑前面都是胆小鬼?当然不是,撤退时总有人殿后,大家各司其职,彼此配合,方能安全撤回。
自掩其功,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谦受益,满招损。自我贬损是有益的,自我夸耀反而会失去。不自夸,却受到夸赞;不争名夺利,却收到争的效果。虽然孟之反说是他的马不跑,但人人都知道是他英勇殿后,一点也不会掩盖他的功劳。
《老子》说“自伐者无功”。如果孟之反进城后说的是:“不是我断后,你们能活着回来吗?”那就把大家的感激都化为仇恨了。
也有人说,如果我有功劳,别人都不知道,我不太冤吗?这种想法也没错。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干和付出,也是必要的。不过,摆正心态和位置,让功劳的事实说话,而不是到处自我夸耀,自然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而避免招人嫉妒。
越争则越失,越让则越得。自己内心强大,顾及他人感受,方能与人和谐共处,自身一切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