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接触了一门新的学问,名字叫“精力管理”。
精力管理说的是如何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保证自己精力的充沛。
如果从单纯的“精力”的角度来看,中国古时候对于“精力”的探索就已经非常的丰富了。
比如佛家、道家以及武术等方面,都对“精力管理”很有研究。
呼吸
无论是修道,习武,或者气功,种种对于自身性命的修行,基本上都离不开呼吸。
性命主要是说的两个事物,性说的是心灵,命说的是身体。对性命的修行,就是对身体和心灵的磨炼。
而对呼吸的把握,就是磨炼性命一个至关重要的入口,同时也是积累精力最便捷迅速的方法。
人之所以精力缺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劳神伤形,即太过运用大脑和身体,造成大脑和身体的劳累和损伤。
关于心理这块,见下面的引用:
《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七情是机体正常的精神状态,一般不会致病,但七情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情绪引发的病症],即“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而且它们之间又可以相 生 相 克,如 “ 怒可制思【思伤脾者,以怒胜之。】,喜可制悲【悲伤心者,以喜胜之。】,悲可制怒【怒伤肝者,以悲胜之。】,恐可制喜【喜伤心者,以恐胜之。】,思可制恐【恐伤肾者,以思胜之】(以土制水),(悲胜怒,喜胜悲,恐胜喜,怒胜思,思胜恐)”
所以,情绪的调节对于心理状态的调整和掌控至关重要,情绪一旦泛滥,就会伤“神”。
除了情绪之外,另外一种伤神的叫做“杂念”。
人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在思考,都在蹦出大量的信息,很多人都有分神的经历,那就是杂念造成的。
念头的产生是大脑的自然机制,但是念头也是消耗大脑能量的,所以古代的一些理论认为,减少大脑的杂念,可以让自己的心灵更加清澈,同时能将能量节省下来。
节省下来的能量,就可以弥补自己身体的各种损伤,最终达到“炼精化气”或“筑基”的水平。
对于如何止住杂念,又可以分为两大派别,其中通过注意呼吸来解决杂念问题,是非常普遍的一个手段。
(PS:根据本人的亲身体验,电脑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念头,从而干扰身体和心理的状态,是比较伤害精力的。)
如何注意呼吸?呼吸注意又有什么要点?可以参考下面的链接:
真气运行法_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n5hT9qrd9l5O0Cms0FdXwSp4q2rAOX8_6TbHIlWfFd-hrpqagXW5lzWKkzK8bvTjS9y_WWx8pZTp3DYisaKxq
要点有这么几个:
1.舌抵上腭(不做也行)
2.注意呼吸,逆腹式呼吸(吸气瘪肚子),吐气时意守丹田(心口也行)
通过注意呼吸来止念,可以很迅速的感受到大脑念头的变化。
最显著的标志是唾液味道的变化,古人认为舌抵上腭之后,连通任督二脉等要求做到了之后,这时候的唾液是大脑分泌出来的宝贝,吞咽之后可以很有效的补足身体的亏空。
如果你想检验自己止念的程度,就可以从唾液味道的变化入手。
思虑过重,念头杂乱,唾液会造成自己嘴巴的感受不佳。
心情愉快,内心清静,这时候的唾液会非常的润,味道和感受会非常的好。
从呼吸入手,对大脑的念头进行操作,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
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又可以促进身体状态的改善,这就是古代的先贤通过“呼吸”对“精力管理”的探索。
关于呼吸的方法千奇百怪,各种都有。读者可以自行寻找你们认为合适的。
呼吸除了止念之外,更多的是可以调整身体的状态。
运动和休息
人类身体的锻炼,主要分为两点:
1.足够量的劳累
2.足够量的休息
两者相辅相成,才能锻炼出一个健康的身体。
《梅拳秘谱》中曾有一句拳谚:动静互根,温养有法,自有结胎还原之妙。
用大白话说,就是人的身体想要锻炼的好,就必须在运动中有动又有静,一味的运动会过度损害身体,一味的安静又会让身体僵化。
身体运动最佳的锻炼,是跑跑走走(一种很经典的跑步方法,但我没找到出处,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找找),而不是一直跑,跑完再休息。
前者可以更充分的锻炼身体不至于损伤,而后者缺乏的锻炼则比较单一缺乏深度。
关于休息的话,给大家以下几个建议:
1.睡前给自己一段安静的时光,看纸质书或者发呆(减少外界刺激,防止杂念大量产生)
2.掌握正确有效的睡法,比如右侧卧(又名吉祥卧)
3.学会使用催眠录音帮助自己加深休息质量(比如《催眠花园》可以用于午休,它几乎伴随我整个高三的午休)
后记
本文游戏之作,并没有严格的数据支撑和典籍的引用,纯属经验之谈,各位读者请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学习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