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大学生能不能吃苦?吃苦精神还需不需要?
最近和一些同学在交流的时候都谈到这个问题,今年五四,总书记已经给了我们一些答案,青年人要“自找苦吃”,我们也要循着灯塔的光芒,永远和主旋律站在一起,学用结合,敢于、善于、乐于“自找苦吃”,展现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奋斗奉献的青春风采。
在学风建设、学科竞赛、科技攻关、志愿实践等重大任务中挺膺担当、冲锋在前,激活更多青年的朝气、勇气和锐气,汇聚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的不竭动力。
要肯吃苦,从吃苦中励志。
很多目标的完成是要付出一些艰苦的努力,不管是考研考证,还是日常学习都是这样。
拿考研来说,自然要经历过一段难熬的、奋斗的过程,夏天很热、冬天很冷,需要坚持、独立、坚强地去面对考研复习的枯燥、重复、孤单之路。
问了那么多考研上岸的同学,辛苦么?
当然很辛苦,但是想到可以通过学习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拥有更广的未来,现在的吃苦算不了什么,毕竟这些苦是发生在校园、发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所有的苦都算不了什么。
与其到社会上吃苦,还是先来战胜一下“考研的苦”。
这一路走来,对考研学生来说就是磨砺坚韧品质、优化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质效的过程,这点苦算不了什么,能够更好地激发潜能。
要能吃苦,从吃苦中建功。
没有一件事情随随便便、简简单单就可以做成,都是要下功夫、花时间和精力的。
就拿一些学科竞赛来说,整体泡在实验室做实验、收集基础数据、验证实验效果,重复无数次,会让人很辛苦、烦躁,但是很多重复的操作不就是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答案么?
刚开始从基础的大创项目做起,谁都是“科研小白”,就看你能不能吃苦,吃科研的苦,吃精益求精的苦,吃科技攻关的苦。熬过了、挺过了,积累了经验、打开了思路,就可能在今后的专业领域有更加长足的发展进步。
参加科技小组,训练创新思维,从校赛起步,经历省赛、国赛,一次次打磨,一次次征战,才能自信站在领奖台上,才可能笑看美好的未来。
有同学参加互联网+大赛,PPT刚开始制作的时候一头雾水,要从100个G的基础素材中找到重点、发力点,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挑灯夜战是常事,推翻重来也是日常,逻辑架构、图片排版、文案处理等等各个环节让自己也会打“退堂鼓”,但是吃苦的路上不容后退,咬紧牙关后才会有几轮PPT修改后的初见成效。
这种吃苦,不仅仅完成一项工作,更是对自己的一种严格要求。
要会吃苦,从吃苦中成长。
同学们不怕吃苦,但是在吃苦的过程中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野蛮蛮干,也不能生搬硬套,要用科学、精准、合理的方式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下大力气,在合理路径上下苦功夫,结合自身实际,提升学习质效。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是必须的。
学习的苦,有的同学经受不住,总想着偷懒,也有的同学能够受得了,但仅仅是死记硬背,效能低下,在努力付出的同时,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后巩固,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更可以事半功倍。
在学业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步伐,也不断审视自己,朝着目标坚定前行,这就是一种孜孜不倦的成长,终会有所收获的。
总的来说,自找苦吃,不是埋怨,而是自加压力,不是挖苦,而是蓄力奋进。
青年大学生躬身实干,要以“精神满格”状态、“昂扬奋斗”姿态,做逐梦自信人生路的“弄潮儿”,脚踏实地,深耕厚植,把奋斗的坐标牢牢确定在党和人民的需要上,让青春之我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