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DNA》第6部分,郝明义先生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类职位”:
“类职位”指的是:一种接受起来有些别扭的职位。通常,这种职位不是带着一个临时发明出来的名称,就是你会被告知这个职位只能存在一定的时间。
为什么会有“类职位”这么个怪异的岗位呢:
在一个企业,或是上司的立场……当他提出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时,他当然乐意看到在一片避之唯恐不及声中,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说:“我来!”他的直觉虽然告诉他可以让你一试,但是等他稍微冷静一点时,理性却不免怀疑:“此何许人也?”
于是,你很可能伴着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接下一个类职位。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过若干次“类职位”的经历,分享其中的两次吧,这两次都发生在我打工生涯的最后一站 —— 某大型国有企业。
第一次“类职位”经历
这次经历是一次被“类职位”的过程。当时,公司从上级单位承接了一个销售代理业务,属于谁都知道又辛苦又不容易出成绩那种。
公司招募了一大批销售人员,先后委派了两名管理人员前去组建团队,启动工作,但均未果。公司高管派了一名中层来找我谈话,希望我来接下这个烫手山芋。
说实话,在当时我内心是抗拒的。第一,这事本来就不在我的岗位职责范畴内;第二,前两任前车之鉴余热犹在,这活咋看咋不好干;第三,当时我其实不太受高管待见,这事明显是个坑:不接,违抗上命,在国有企业这种等级森严的机构里就是葬送自己的职业前途;接了干不好(历史经验来看机会极大),正好办你,同样葬送自己的职业前途;接了,万一干好了,在上级公司领功受赏的是那个不待见我的高管,跟我一毛钱关系没有。
但是转念一想,这事总得有人干,既然摊到我头上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奋勇向前。其次,这活不好干,也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不妨看看究竟怎么个不好干。因此,半推半就地承接了这个任务。
其后一年中的种种艰难波折,在此不一一赘述。这事的结果是,一年代理期满,我们团队的业绩在各代理公司间名列前茅,在临近期满即将开始论功行赏之时,公司又安排了一系列人事变动,解除了我的指挥权,由其他人接手该团队,该升职升职,该领赏领赏,没我什么事了,我预测的第三种结局发生了。
虽则如此,但是反思起来,我倒认为这一年的辛苦,收获颇丰:
- 第一,我收获了一群小伙伴,当年那支团队一起打拼的小伙伴,有不少结下了一生的友谊,到现在各自都是老板了,大家聚到一起时还像当年一样疯,甚至比那时还疯;
- 第二,收获了丰富的基层销售大团队管理经验,当时团队总人数近百,分布在全市若干销售网点,每天都有大量精细的管理工作要处理,极其锻炼人;
- 第三,丰富了职业经历,如今,我可以拿这事出来跟大伙吹吹牛。
第二次“类职位”经历
这一次经历,同样发生在这家大型国企,区别只在于,这次的“类职位”工作,是我自己争取来的。
当时,上级公司有一个创新项目构想,如果这个项目成功实施,那么我所在的公司将有机会获得大量关联业务。但是我们遇到的窘境是:上级公司的创新项目,还只停留在“构想”阶段,没有人手开展具体的落地策划,而他们如果不落地项目,我们公司的关联业务也就只能是水月镜花。
这个创新项目刚好是我本人很感兴趣的领域,项目设计思路也与我的一些思考相吻合,我就跟领导提出来,既然我们想承接关联业务,而他们又缺人手落地,那不如把我借调去做这个项目,帮他们完成落地策划,这样上级公司满意,我们承接关联业务时也比较有优势。
这个时间,刚好是前一个故事的尾声,我刚被解除了团队指挥权,但又顶着优秀业绩的光环,那位不待见我的领导正在琢磨如何将我边缘化。我提出借调的方案,正中其下怀 —— 借调出去,远离权力中心,做砸了是我主动请缨自作自受,做成了是他的面子领功受赏,难得的是,这么大个坑,还是我主动要求往里跳。于是,他顺水推舟就大大方方地把我派驻了。这可以说是我跟他最愉快的一次合作经历了。
这个创新项目又做了一年,但这一年中,事件出现了戏剧化的转折。项目临近尾声时,我们所服务的大型国企集团老总 —— 住在北京岗位最高的那个大官,全国巡视,发现了我们这个项目,正是他要突破的市场的敲门砖。于是这位顶头上司在全国将我们这个项目立为典型,大肆宣扬,我所在的公司、上级专业公司、上级地市公司、上级省公司,以及我本人,不小心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焦点,我本人的影响力一不小心也身不由己地超过了我的领导掌控范围。
项目结束后,在上级专业公司、上级地市公司、上级省公司的干涉下,我被推送进中层管理团队,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体系内进入了新的阶层。
两个“类职位”经历,一个为我积累了实操经验,一个为我博取了业界影响力。事隔10多年后的今天,回首往事,在这些事情之后,从中层到高管,从高管到自由职业,从自由职业到创业,其实都源于这些“类职业”的过程,虽然在这些“类职业”经历中,酸甜苦辣,百味杂陈。
“类职业”,不是升职,但可以为我们提供升职所必需的经验、资历、人脉、资源…… 有了这些积累,不在现在升职,一定会在未来升职;不在这里升职,一定会在那里升职;不在升职的当下,就一定会在升职的路上。
“类职业”,不妨把它理解为升职的预科班,只是,你是否愿意承担“类职业”中的酸甜苦辣与风险?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追寻机会、等待机会、掌握机会,但是等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机会真正来敲门的时候,我们却可能先受不了风雨中带来的泥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