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0
微信朋友圈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人物大约非“某人”莫属了吧。“某人…”之类的消息不绝于目,几乎每天都可以在朋友圈里遇见。
某人,一般有三种含义:第一,指一定的人,知道其名但不说出来,多用于批评的场合,为照顾对方面子,用某人二字代替;第二,一个不知道、不确定或不特指的人;第三,用来代替自己的名字,比如“我王某人”。朋友圈里的某人主要为第一含义,但是用途显然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原先定义可以指任何一个人,任何一类人,朋友圈某人的范围显然狭隘了很多,一般专指身边的亲人,情侣配偶、孩子、父母、兄弟姐妹。其中代指情侣配偶和孩子出现概率最高,微信主人大多青春年少,多为二三十的年岁,正处于两情相悦的黄金时段,也大多非常乐于和朋友分享自己的甜蜜生活,这个阶段他们生活中的主要角色不是配偶情侣就是孩子或并存。父母也常常会以某人的身份出现,微信主人要么是十几岁的少年,要么是成家一段时间的夫妇,他们或刚开始进入爸爸妈妈的世界或慢慢体会到身为父母的不易,故此他们的微信常以爸爸妈妈为主,透出和爸爸妈妈的亲密无间。也有少部分的兄弟姐妹具有被称为某人的资格,大多为从小相依为命一起生活者,但是毕竟罕见。
反过来,似乎从没有见过同事以某人面貌出现在朋友圈中,哪怕是铁哥们铁姐妹,也从未见过以某人身份出现在朋友圈里。即使出现大多以真实身份(职务姓名绰号)出现,不便具名的时候,多以某人的原始含义“某些人”字样出现,这个时候一般专指批评了,倘是表扬何必匿名?大声宣扬还怕来不及呢。一旦成为某人,那也恐怕大多成为情侣,也即下面的这种情形吧。
其次,某些情形下,某人依然保持了其不确定性的本来含义。比如:“谢谢某人给我的某某东西,很好用”、“某人大半夜给我点外卖,哈哈哈”。虽然可以很明显推断出某人一定是情侣,但是阅读者并不知晓具体所指,更添了某人的神秘色彩。这一点和前面所述并不相悖。
再次,从朋友圈内容看,没有对某人的显著批评,即使有丝丝的不满也几乎清一色使用调侃的口吻,某人不小心打破了一件家具,某人带孩子不专心惹出了小麻烦,某人忘了一件琐事;更多则是夸赞,比如某人烧了一道好菜,某人学会了一首歌曲,某人作业完成得很棒。还有一种情形则是对某人的怜惜,比如某人被淋雨了,某人受伤了,某人累坏了,某人受委屈了等等。但是也有个别情况属于情侣之间的别扭,比如“某人我再也不想理你了”,即便如此依然透着心底的不舍希望,倘若真的绝望,又何必朋友圈宣传呢?因为没有看透看开。
最后,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即是,某人的使用者大多为女性,一方面她们更为敏感,感触更多,也更善于在微信朋友圈表达自己的情感,且内容多为家长里短,离不开情侣配偶孩子父母;男性朋友圈内容也少有家庭因素,多为时评政论所谓国家大事。同时男性大多豪爽,没有小女孩(小女人)的忸怩弄羞姿态,基本直接指名道姓,直抒胸臆,快意透屏。
总体而言,某人占据朋友圈主人翁霸主位置,透露的是微信主人的自豪,为身边拥有这样的某人感到一种莫大的幸福,并且把这样的感受传递给朋友圈里的每一位朋友,和大家共同分享,从而感到更加的愉悦(或减轻不快)。反言之,也是某人的自豪,无论被调侃还是被夸赞或被怜惜,因为他们被人牵挂。牵挂别人有痛苦更有幸福,被人牵挂则只有幸福。今年疫情爆发,交通阻隔,关山难越,彼此牵挂,不知道多少人正在热且期盼着和某人的再见?!
某人,透着羞怯无奈,透着爱意无限,透着情意浓浓,透着幸福满满;某人,是深情的港湾,是彼此的牵挂,是生活的希望,是快乐的源泉。
某人,真好!希望你我心中,都有一个,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