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结其中一根线,到最后我们最终无法弄断它”。
马克思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对一个人的命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培养一个好习惯很重要,但怎样科学地培养一个好习惯呢?有句俗话说:“形成或改变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
这句话常被认为是出自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可是从来就没有人找到过出处(詹姆斯:“我才没有说过这句名言呢!”)。另一个可能的出处,是美国的一位整容医生麦斯威尔•莫尔茨(Maxwell Maltz)的一本书Psycho-cybernetics,书里面写到,莫尔茨观察整容后的人,发现他们平均需要21天来习惯他们的新脸孔,而截肢病人具有的“幻肢”体验往往需要21天才消退。
需要注意的是,习惯某物与形成一个习惯是不一样的,也许这两个概念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混淆,才有了今天的这个说法。
很不幸,心理学研究发现,习惯形成所需要的时间也许远远多于21天。那养成一个习惯到底需要多久呢?
伦敦大学学院的健康心理学家费莉帕・勒理(Phillippa Lally)及其同事,招募了96名参与者,让他们每天重复一项与健康相关的活动,持续84天,看又多少人可以形成习惯。
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全部参与者需要66天的时间来形成这些习惯。当然,不同参与者所需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但有一个现实问题时,大部分人都明白怎样做是对的,但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就是管不住自己。例如,对于一个胖子来说,要减肥就必须做到“管住嘴、迈开腿”,但面对美食的诱惑,或者他人的一句诱导,大部分还是会回到“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的恶性循环中。
那问题出外了什么地方?是他们没有足够强的意志力和自控力吗?
如果你认为是他们意志力不够强,那真是错怪他们了。
比如,人们戒不掉糖,这是因为远古时代,人体营养不够,所以大脑要奖励人类吃糖,但现在环境变了,大部分人都营养过剩,糖就变成了一个需要我们和大脑的奖励机制相对抗的东西,但你得要有多大的意志力,才能对抗得了大脑几百万年进化来的奖励机制啊。
那应该怎么办呢?
先让我们看看人类是怎样逐渐爱上糖的,大脑想让想让人类养成吃糖的习惯,是先培养人的意志力吗?显然不是,它是会奖励你,让你感觉爽,你就会变得喜欢吃糖。
所以,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做法,通过建立一个新的爽,来代替过去的爽。
例如,陈海贤老师在课程中有一个这样的案例:
一位来访者,大学刚毕业不久,在一个陌生的大城市工作。每天晚上下班,她都会搜寻当地有名的小吃店,大吃特吃,直到吃撑了还不能停手。她很苦恼,想要改变,却控制不住自己。
为什么她这么依赖食物呢?
她所在的公司是一个世界500强的大公司,压力很大,经常要加班到八九点。她一个人租着房子,回家空荡荡的没什么意思。所以寻找美食成了她唯一的娱乐。每天下班以后,她都会坐上地铁,到某个人来人往的闹市区,找个甜品店坐下。她喜欢一边吃,一边看那些熙熙攘攘的人群,感受闹市的烟火气。每次吃完,一想到要回到那个空荡荡的家,她就跟自己说:那不如再待一会,反正回去也没意思。结果就吃撑了。
从上面这位来访者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
在异乡的压力和孤独感,迫使她必须用一种方式去应对,而她选择了挤上地铁,去闹市区坐下来,一边吃一边感受烟火气。 用这种方式来缓解压力和孤独感。
其实,问题的关键不是吃,而是她用吃带来的感官刺激,来缓解压力和孤独感,这种方式给了她“爽点”。
接下来,陈海贤老师跟她说:“人生已经很艰难了,你也不需要完全否定吃美食,这毕竟也是一个减压方法。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找一个更健康的替代方式,比如跑步健身、参加读书俱乐部、跟朋友看电影等等。”
陈老师建议她每周一三五去试验新方法,二四六用“吃”这个老方法,看看哪个会感觉更好一些。
最后,她找到了一家羽毛球俱乐部。在那边认识了几个朋友,慢慢的,她也能够控制自己的饮食了。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形成新的习惯,是在拿意志力来强迫自己,其实根本没必要,你只要体验过新的爽,自然而然就会作出改变。
比如很多人是怎么喜欢上运动的?不是他们不喜欢瘫着,而是他们运动之后,那种多巴胺分泌带来的爽替代了原来瘫着的爽。
知道了改变的底层逻辑,到怎样才能形成一个长期的习惯呢?
斯坦福大学人类行为设计实验室的主任BJ Fogg教授(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研究怎么样帮助人改变行为,也就是说改掉坏习惯或者养成好习惯)总结了一个很著名的公式:
B=M×A×T
B是行动Behaviour,M是动机Motivation,A是能力Ability,T是触发器Trigger。
人们的行动是由这三个因素共同影响的,要想形成某种习惯可以从这三个因素去影响它。
不防现在拿出一张纸来,针对自己想培养的一个习惯,把这三个要素写下来。
第一个要素:动机
你为什么要养成这个习惯?比如,你想要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你首先要问自己,学习能给我带来什么?能增强自己专业技能,提高竞争力,还是能开拓自己的视野,把握住更多机会,还是纯粹为了寻找知识的乐趣…
不断地往下逼问自己,直到回答清楚这个答案,你内心就会升起强烈的欲望:“对,我就想要达成这个目标。”这个时候,你的真正动机才能找到,你要把它写下来。
第二个要素:能力
也就是实现动机的方法。动机找到了,剩下的就是行动了,而行动需要方法,好方法可以使你事倍功半,最高效的做法是请教这个领域内的高手,系统地学习,反复地实践,然后自己总结的经验,形成属于自己的方法。
总之,你要将动机一步步拆解,再量化为一个个具体的行动,以及评价标准,然后将具体的行动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
下面,我们看第三个要素:触发器
触发器就好像手机里面的电量不足的显示一样,看到它你就立即会想到去充电。上面讲到,你需要用新的爽来替代旧的爽,这个新的爽点,也就是一个触发点。
你每次在做这件事之前,心里想一想那个新的爽点,就会自然而然触发你的行为。请你把这个爽点也记录在这张纸上。
现在,这张纸上三个要素都全了,我们可以将它做成一个表格,将它打印出来,贴在醒目的位置,每天时不时可以看看,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习惯早已形成,建议你现在就赶紧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