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黏在一起
看到孩子们有时在一起玩“过家家”:
“我当妈妈你当宝宝好不好~”
“宝宝,吃药了。”
“妈妈,我们去玩吧。”
……
于是想到,干脆来一节集体过家家,也让孩子们更了解“爸爸妈妈”的角色。
图片发自简书App
活动开始,我问孩子们:“妈妈会和你做什么事情呢?”
“会做饭!”
“会陪我玩!”
“会给我讲故事!”
“会喂我吃药!”
“会陪我睡觉!”
……
我又问:“那爸爸会陪你做什么呢?”
“额……”
“爸爸都去上班了。”
看到他们的沉默,我提示他们:“想一想《我爸爸》那本绘本,故事里的爸爸做的那些事情你的爸爸有没有陪你做过呢?”
“我爸爸会打篮球!”
“我爸爸会和我玩游戏!”
“我爸爸老是看手机!”
……
哈哈,那谁能来模仿一下爸爸或者妈妈呢?根据之前的回答有小朋友到前面做了简单的动作模仿,于是拿到了爱心贴纸。“那请爸爸妈妈去找一个宝宝吧。”看到临时组成的组合还有点不好意思,我们又玩了一个“口香糖”的游戏,通过两人“黏小手”“黏小脚”“黏肚子”“黏屁股”“黏头发”“黏鼻子”……让大家快速亲密起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接下来你可以和宝宝商量一下要一起做什么事情,可以看书,可以玩玩具,也可以睡觉,只要是你们两个商量好的都可以。记住保护好自己的宝宝,不要把他没丢哦~”
于是看到“爸爸妈妈”们带着“宝宝”一起在教室里找好玩的,“我给你讲故事吧?”“爸爸我想玩玩具”……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的“爸爸”玩玩具太投入忘记了自己的宝宝,老师一提醒就马上放弃自己想玩的去找宝宝,也有的宝宝不太好哄坚持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在这样的游戏中体验了爸爸妈妈的辛苦,也更加熟悉自己的同学,增进了班级的温度和亲密。
其实在平时的幼儿园生活中,也不乏这样温馨的时刻。帮同学喂饭,给女生让位,哄一哄哭泣的朋友……我们就这样在一天又一天的相处中成为彼此关心、彼此依靠的“家人”。
有你们,真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