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复旦美女教授陈果的课程,受益匪浅。
一、“为你好”思维
很多时候,对于爱人,对于孩子,我们总是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对其批评与责怪。
其实仔细想想,你是真的为他好吗?
老公的抽烟、喝酒,是真正为他的健康考虑吗?难道不是因为你讨厌二手烟,讨厌他的酒后行为还得你为他善后吗?他的健康出了问题,是不是考虑你得去照顾他,进而给儿女带来麻烦。
孩子成绩的好坏、爱好的不上台面,不是因为你在朋友面前得不到夸赞,或攀比时失意吗?
其实真正的“为你好”,终归结底是为你自己好的,因为“为你好”最终是想要顺你的意,而他们真实的想法,不在你的考虑之列。你没有舍身处地的为他们考虑,什么才是他们真正喜欢的和需要的。
人们常说“恨铁不成钢”,其实假如他真的是一块铁,你怎么样他也变不成一块钢,因为成为什么样子是由他自己决定,你可以改变他一时,但不能改变他一世,这样的他也必是不舒适的。
我们一味的强调随心所欲做真实的自己,你想把自己打造成一块无所不能、无坚不摧的钢,进而强迫别人也成为一块钢,想想是多么的好笑与愚蠢。如果一个人不从主观上要求自己变得更好,你再强求再歇斯底里也是无济于事。他心甘情愿做一块铁,一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铁,那你就让他成为一块铁好了,因为你无法改变,或许还正有人就喜欢他这块一事无成的铁。
二、从有善心到有善行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每个人都做过这样那样的好事,但或多或少也有那么一刹那的邪念,但终归我们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也相信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
那为什么面对许多害人事件,我们也只是宁愿做一个旁观者,而不会伸出援手。
有一句话“恶不仅是坏人干坏事,同时也是好人不作为”,我们总是在谴责他人没有公德心、没有恻隐之心,但回头审视一下我们自己,那一刻你又在干什么?你不也是看到没人伸手,而后扭头离开。
我们的不作为,不也同时纵容了坏人行恶。 中国人有很强的从众心理,我们的大部分人也都自认为是好人,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领头的、一个振臂高呼的人,为什么见义勇为的总是以一些武警战士、部队战士的居多,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念,有身先士卒的勇气,有勇于承担的担当,而我们普通人,在道德与利益面前,总是选择了后者,我们总是放大一些社会负面不良后果,进而退回到最安全的区域。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英雄、需要楷模,正是他们才能唤醒我们的良知,唤醒国人的道德意识。
心动也要有行动,愿我们都能及时伸出援手,让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和谐、幸福。
学习继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