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说:"你容易生气,容易情绪内耗,不是因为你的脾气或性格不好,而是你看待问题的视角过于片面。"
在生活里,不少人常常被生气和情绪内耗所困扰。
稍微遇到点事就怒火中烧,或者深陷消极情绪难以解脱。
人们往往以为这是脾气、性格的问题,轻易给自己贴上“脾气差”“性格不好”的标签。可实际上,背后的真正原因或许并非如此。
就拿历史上的周瑜来说,他是东吴的名将,才华横溢。
然而,他却总是容易生气,特别是在面对诸葛亮的时候。
周瑜看到诸葛亮才能出众,处处压自己一头,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例如草船借箭一事,周瑜本想刁难诸葛亮,让他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可诸葛亮却轻松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到了箭。周瑜得知后,气得捶胸顿足,觉得诸葛亮抢了自己的风头,嫉妒之心油然而生,愤怒的情绪久久难以平息。
很多人觉得周瑜是心胸狭窄,脾气暴躁,但深入探究,其实是他看待问题的视角太过片面。
当我们看待问题的视角片面时,就像被蒙住了双眼,只能看到事物的局部。
这种片面性会让我们对事情的理解出现偏差,从而引发不合理的情绪反应。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片面视角会阻碍我们对信息的全面获取和正确处理。
据实践发现,当人只聚焦于事情的某一方面时,大脑会自动过滤掉其他有用信息,导致判断失误。
这就好比盲人摸象,摸到象腿的人说大象像柱子,摸到象耳朵的人说大象像扇子,他们都因为只接触到部分而误解了大象的全貌,进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在人际交往中也是如此,如果总是片面地看待他人的行为,就容易引发矛盾。
就拿曹操和杨修的故事来说,杨修聪明过人,总是能够洞悉曹操的心思。
然而,曹操却因为杨修多次猜中自己的想法,并且杨修还在众人面前显露自己的聪明,曹操只看到了杨修对自己权威的挑战,却没有看到杨修的才华可以为自己所用的一面。
于是,曹操心生嫉妒和不满,最终找借口将杨修处死。
曹操这种片面的看法导致他生气,也造成了人才的损失,同时还消耗了自己的情绪精力。
要摆脱生气和情绪内耗,关键在于改变看待问题的视角。
首先,要学会全面搜集信息。遇到事情时,别急着下结论,要尽可能了解事情的方方面面。
例如在团队合作中,如果和队友产生分歧,不要只盯着队友提出的方案有问题,要思考自己的想法是否也存在漏洞,是不是存在双方没有沟通到位的地方。
可以试着从队友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们的想法,这样往往能发现之前被自己忽视的信息。
此外,培养多元思维也相当重要。多接触不同的观点、文化和知识领域,有助于拓宽我们的思维视野。
就像古代的学者,他们游历四方,与不同的人交流学问,学习不同流派的思想,从而打破自己的固有思维模式,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剖析问题。
容易生气和陷入情绪内耗,不能单纯地归结为脾气或性格不好。
根本原因常常是我们看待问题的视角过于片面。
认识到片面视角的危害,并积极努力转变视角,全面搜集信息、培养多元思维,我们就能减少不必要的生气和情绪内耗,以更加平和、理性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种种事情,让内心变得更加从容、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