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小学时,我是剪发头,经常混迹在男生堆儿里,弹弹子、拍样片、骑单车......
我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期末考试前三名肯定有我,所以,对于整天玩的脏兮兮这件事,我父母和老师也不怎么说。
上了初中,那时学校兴分班,按照考试分数决定这位同学分的是好班还是普班。
初二,我的期末考试成绩刚上好班分数线,就进了好班上课。在这重要的一年里,我遇到了我的终极闺蜜M小姐。
在情窦初开的年龄里,我和她的初二生涯全都放在了看帅哥、传纸条的事情上。结果,初三分班时,自带学霸气质的她轻松留在了好班,而我回到了原来的普班。因为好班和普班的学生质量差别很大,所以,初三一年,我包了我们班所有考试的第一名,并且沾沾自喜,因为我是第一。可是,班级全年第一的我只考上了一所普通高中,并且刚刚上线。
因为我没有竞争对手,站在高高的站台上,只有我一个人,没有对比,没有竞争,我在我的舒适区,享受着自己的成就而对外面的世界全然不知,无动于衷。
2.
“你们宿舍都成奖学金专业户了!”
大学四年,这句话是我们330宿舍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事实也如此。
我们宿舍6朵金花,从大一开始,上课全坐第一排,图书馆借书一起去,晨读相互叫起床,哪怕想赖床,也不好意思地爬起来洗漱了。
这样的学习环境,不想拿奖学金都难。
还真有一次,H妞真的没拿到奖学金,回到宿舍,她一个人闷闷不乐,我们也都不敢吱声生怕惹怒了她,结果,那学期过后,她比我们五个人学习都努力,不但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还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们也高高兴兴的接受了她的请客,吃的不亦乐乎。
同样的环境中,相互比较是人性,如果你的比较对象,也就是竞争对手是正三观的,那你自然也会紧追慢赶,起码不至于相差甚远。
3.
简书、知乎上太多的写作大神都是我的竞争对手。他们也许草根出身,也许专业编辑,但我只和他们的写作能力竞争。
开始我关注鸡汤、方法论这种文章,以为自己也可以写。但实践过后,我发现,没有文化底蕴,写的文就像没放盐的鸡汤,比白开水还难喝,因为我对比了大神的文章和自己的区别,它们有血有肉,五味俱全。于是,我准备抱起历史、社科,好好啃一啃。
每天点开简述看热点已经是我寻找灵感和寻找差距的必须动作,我在寻找差距,齐头赶上!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挑战?因为那样会让自己的小成就暴露在阳光下,离开自己的心理舒适区。
面对竞争对手的心情是痛苦的,可过后,看着成长的自己,心理的满足感更重要。
与其静静坐着,无所事事,不如寻找点竞争对手,让自己找点刺激,才能不断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