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说过,最高境界的处世艺术是不妥协却能适应现实,而极端不幸的个人素质是尽管不断地妥协却总是达不到适应现实的要求。
齐美尔说的是处世艺术的两个极端,在两个极端之间还有另外两层境界,我们大部分都处在这两个境界之间。
不妥协却能适应现实,这不就是即保持了个人原则又在对待具体人和事的时候能灵活变通?这确实是处世的最高境界了。这种境界的典型代表就是曾国藩了,当然是指丁忧守制之后曾国藩。这时的曾国藩通过阅读《道德经》《庄子》《南华经》等道家和佛教经典来提升思想境界,心态上发生了改变,学会了从第三方角度审视自己。在重返官场之后,他在不丢失个人原则的前提下,出事变得圆滑事故起来。比如,曾国藩也“贪污”,但是这只是他在官场的出事方法,而非为官的目的,否则他为官几十年,死后怎么会一分钱都没有留下?
下一级是,不能妥协也不适应环境。死守个人原则,只要外界的环境和个人原则冲突,必否定环境也不能违背原则,落得个不合群的形象。这类人的典型还是曾国藩,不同的是,这次是丁忧守制之前的曾国藩。曾国藩从来没有丢失他的个人原则,他是儒家政治理想的忠实拥护且执行者,但是前期他不知道变通,是个理想主义者,他不结党营私,不贪污受贿,保持高洁的操守,在他所处的时代,要做到这些太难了,结果到处碰壁。可即使碰壁,他还是保持原则不变,最后落得被咸丰帝收回兵权,差点葬送了个人政治生涯。说曾国藩是成功学的典范,就是因为它能从这个阶段顺利跨入最高境界。
再下一级应该是能妥协也能适应环境,这应该是大部分人的处世之道。与其说这类人是在妥协,不如说他们并无什么坚定的原则,今天听这个道理觉得讲得不错,明天有觉得那个道理非常正确,但是仔细一琢磨,可能两个道理是矛盾的。那既然个人没什么原则,也谈不上什么妥协。这倒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他们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适应环境能力还算不错。但是,恰恰也是这种墙头草个性,导致这类人也不会有什么大成就,我们也没有听说过有人靠见风使舵有什么大成就且被后人仰慕和学习的。
最低级的,应该就是齐美尔说的,不断妥协且不能适应环境。个人没原则,不思考,听什么都有道理,可偏偏还见人说鬼话,见鬼说人话。或者,个人原来是有一定的原则,开始为了“讨好”别人,装出能适应环境的假象,不断妥协,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妥协,弄个牛头不对马嘴。可怜啊……
我觉得,如果把四类人按照比例划分,应该是2%、20%、70%、和剩下的8%。当然这纯属个人猜测,没有什么依据,感觉而已。
今年,Ray Dalio的《原则》非常火爆,可能也说明了大部分要想要从70%的人群里脱颖而出,先成为那20%的人。在《原则》一书里,Dalio也说到了很多人无法适应他的原则,要么自动离开、要么被扫地出门,这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表现出了坚守原则而不能适应现实。当然,不能适应现实的是那些在桥水基金打工的人,毕竟Dalio本人是成功的,那么他的《原则》也是有理有据的。
对于个人来说,建立一套自己处世的原则很重要,特别是做出人生重大决定的时候,有原则比没原则要好很多,毕竟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有原则说明对于选择是有思考的,对不对先不说,好歹轻重厉害关系是衡量过得,只是需要通过一次次实践不断修正而已。那个人原则是什么?其实就是回答每一次决定的理由是什么。把那些理由整合起来,作为下一次做类似决定的标准,看看能不能适用,如果不适用,应该如何修正。通过不断修正之后,建立的原则就不能妥协了,除非出现重大的矛盾。
对于我们还在70%的坑里呆着人来说,现在一大堆人力跳出来,再思考如何进入1%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