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是主,人是客
这是一句侗族的谚语。家乡的青山碧水见证了侗族人民的一代又一代。在未来,这片土地也将会被传承给下一代人。人来也会去,大地却依然在这里,静默地坚守着它的子民。
贵阳市黎平县流芳村的侗族居民将这种精神持守到农业量产化的现在,并实践着他们对家乡土地的尊敬之情。接待我们的吴会长,在认识到化肥和量产对土地的危害后,十二年前决定改变稻田的种植方法,运用梯田式的设计,采用鸭鱼稻循环模式的体系,用原生态的方式培育这片土地独有的“香禾糯”,有糯米之王的雅称。
这村的土地是活的。踏入村里就会看到稻田里无忧无虑的鸭子、田间的草鱼、活蹦乱跳的鸡、每一种生物在生态链中都贡献出他们的微小的力量。蔬菜采用混种的模式,有辣椒的加护,民国菜(当地的特色菜)就会少被害虫侵害。村民保护古树小树,在池塘中为鱼建立石板窝保护鱼卵,石板铺上土,种上芋头,完美地利用了空间。
水上粮仓是村民的土智慧,粮仓下又存放了以后要用的棺材,合理利用了村中水源多的优势,防火、防盗、防老鼠。这些都是从前在书中读到过的理论的活例子。
夜晚伴随着稻田间的虫鸣和流水声,好像回到过去梦中的一个很熟悉却早已被忘记的地方。所以人天生就会怀念大地。不论你之前是否见过森林、看过农田,一到青山绿水的地方,就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
欢迎大家常来走亲戚
这样,这片土地孕育出来的侗族人民和大自然一样淳朴。这些天,吴奶奶不辞幸苦地为我们做着村子里土生土长的饭菜,吴会长为我们献上他亲自酿的米酒。最后一天我们吃的是侗族宴会时摆的长桌宴。侗族中有唱一首歌,敬一次酒的习惯。侗歌的余音在安静的空气中缭绕,伴随着一阵阵豪迈的“Woo!Woo!”敬酒声,气氛被炒热了,大家抢着唱自己家乡的民歌。夜晚包着黑米粽子,聊着人生,例如侗族爱情故事,例如村庄年轻人空心化的问题。洗碗用的是从麦子剥下来的米糠,是最原始的吸油工具,用完可以拿来喂猪,也可以变成有营养的肥料,毫不浪费。
还有机会遇到半个老乡。健康,会长的儿子,曾经在温州桥头的纽扣厂打过工。温州的伙食太好,一下子就胖了15斤。但自从他有了孩子,看到纽扣厂无处理的污水被直接排入水沟中,他就明白这不是他家庭该呆的地方。这件事促使了他保护发展家乡的想法。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家乡的年轻人少,大家为了生计都在外出打工。在看不到头的创业过程中,一开始有相同愿景的年轻人也都放弃了。健康和村民想做的很简单:“传承侗族文化,让大家更多认识到流芳村朴实温暖的美。”
既然来了,就是亲戚。会长和健康道别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欢迎回来走亲戚”。
设计最需要的是共情的能力
一直很向往参与式的设计理念,有幸能亲身体验一回。吴会长说,想让他的鼓楼更有民宿回到家的感觉。我们便和村民一起设计会长家的庭院,听取了吴会长的需求,参考村民们的意见出了一些改造方案。用了当地的木材和废料,一起制作了牌匾,并一起把会长的家命名为“稻禾香”。作为一名稻米专家,吴会长给我们讲了大大小小十几种香禾糯的种类,都用侗语命名。他一点不哆嗦,每种稻子的特点、种植周期、生长条件从嘴里蹦跶蹦跶就出来了。有“往泥”、“说更”这些特别有感觉的名字,也有“苟下”、“能黄”这些让人捉不清头脑的名字。我们为这些稻子做了木牌,挂在水泥墙面上,在木牌背后写上有关这些稻子的信息,又把这些名字作为房间的门牌。我们也为会长做了一面工具墙,这面墙的背后就是“玩美木工坊”。“玩美”在侗语中就是“木工”的意思,同时也意喻着以后的游客能够在体验侗族的美丽文化的同时玩的开心,身心灵得到完美的滋润。
设计可以是社会驱动力。参与式的设计更能够增加人与人、人与地方的联系。在共同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加深了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不同村落民族的沟通完全被打开。制作完成后,好像离这地更近了一些,留有我们共同努力的汗水。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自豪感。因为接下来每有游客,就会看到我们当初留下的痕迹。
这是我理想中城市规划师的样子。因为这是一门连接人与人、人与自然、发掘社会能动性的工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