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快乐的读书人》是台湾学者刘墉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在信中他指出来了女儿在读书方面出现的四种不正确的方法:
1、读书只讲速度和数量数量,不讲质量;2、读书是为了考试和比赛,没有欣赏;3、只“读”不“习”不“思”;4、读死书,没有学以致用。
文中刘墉希望女儿能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读书苦,读书累,读书堪比受苦力罪。剧场化应试教育背景下,我们随便抓住一个学生问他:“读书快乐吗?”他的回答一定是不快乐。每天做不完的卷子,考出完的试,何谈快乐?那么到底什么是读书人的快乐?
读书人的快乐是将知识转化为物质财富的满足感。这个恐怕是最现实,最具有激励意义的快乐了。拥有这种感觉的是马云、俞敏洪等以及社会上高学历高薪的人,他们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从事具有创造力价值的工作,因而获得高额回报和效益,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这是世俗社会中对人的价值评价最重要的标准。高薪高收入往往意味着高价值,意味着成功!这当然是读书人最快乐的事了!它可以获得社会足够的认可,甚至极高的评价。
读书人的快乐是自我精神世界的充实感。还有一种读书人,如贫寒的我,没有足够的能力将知识转化为物质财富,但是却充盈了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精神生活无比的富足,在读书的过程中品味人间百态,感悟生命绚烂;在读书的过程中抛却世俗的烦扰,乐以忘忧;在读书的过程中将知识转变为为人处世的生活智慧,活得淡定、平和、从容。这种感觉就像叶文玲在《我的长生果》中所说“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读书人的快乐是改造社会,造福人类的成就感。这种感觉恐怕只有居里夫妇、屠呦呦这样级别的人才会有。他们一辈子潜心读书,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无偿的无私的奉献给社会,救死扶伤,改造社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福全人类,这是最高级别的“学以致用”。他们读书的快乐就是对科学真理的探究。
古语云:“开卷有益”,无论我们最终成为那种类型的读书人都是值得点赞的。只要你坚持读书,在长期坚持读书中,我们会慢慢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是做人的一种境界,因为做人就是要快乐;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是读书的一种境界,因为快乐才是读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