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概念得从一些现象和问题说起。
在单位工作,你见没见因为交付不及时导致客户停线索赔现象啊?见没见老库存挤压导致最终报废的问题出现啊?见没见因为计划提前量不足导致产品生产进度不足,最终延误交期的问题啊?见没见过物料、刀具、辅料都快耗尽,但是还没到位的情况啊?产线产成品要不就是转运不出去要不就是物料提供不过来或者提供错了,见没见过这种事情啊?
这些大致就是引起“JIT”管理变革的现象吧!
那“JIT”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精益生产的两大支柱之一:准时化(JUST IN TIME),即在必要的时间提供必要数量的必要产品。这是大方向,也是围绕精益生产五大原则使用的现场改善方法。“必要的时间”就是“客户”需要的时候,不需要的时候就不必提供,与客户达成一致的时间内提供产品。“必要数量”就是客户要多少提供多少,不要多提供,也不要少提供,“必要产品”就是客户需要什么东西就要提供什么东西,不需要的就没必要生产。大家理解这个概念了吗?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怎么做呢?那咱们从厂内产线物流改善一个方面简单聊一聊吧。
在流水线上制造产品,是最讲究节拍的,因为线速度的设定是根据节拍来的。这样的话人员的动作需要结合节拍标准化,物流运转时间需要结合节拍标准化。如果动作不符节拍,过快会造成产线作业不均衡,产生等待浪费。过慢会因为跟不上生产线作业,影响下工序的工作,甚至是整体停线。如果物流不符节拍,过早会产生库存呆滞,产生库存浪费,“库存是万恶之源”,我们要“零库存”。过晚会影响产线的正常运转,导致产线停线。“一个流”的理念就是JIT概念的形象化。
人员动作的标准化,就是开展标准化作业,前提是节拍、循环时间和标准手持(即工序间标准在制品库存)。通过将人员动作的标准化,使各工序的作业循环时间在节拍时间之内,满足线速度要求、满足下线速度要求、满足入库速度要求、满足交付速度要求,实现在必要的时间内将产品准时提供给客户。
物流的标准化,就是根据节拍时间,核算供应商的运输时间、卸车时间、入库时间、下单时间、配送时间、取料时间及异常时间,通过这些时间和风险系数的折合计算,配合产线各工序按节拍使用物料进度的“看板”管理,明确各环节的具体时间点,实现物流能够在产线需要的时间将物料准时提供到生产线,保证生产线的有序运转。
这种改善同时还需要从订单计划、生产计划、配送计划、日/时/分的工作计划等全方面进行配合改善推进,因为知识物流和人流的改进不完整,需要配合信息流的改善方能达成准时化的目标。
这样一来的话,生产线上的线边库存“零库存”,工序间的当量“零当量”,产成品“零库存”,准时交付率不说100%,也是在100%的路上。同时在“零库存”的状态下,问题尽情暴露,问题尽情改善,会不会“零缺陷”,那完全取决于想不想干成“零缺陷”,团队凝聚力越来越强,员工获得感、成就感越来越满足,供应商共赢合作关系越来越和谐,客户满意度越来越高,那是一身轻松,那是一个痛快,有没有这种感同身受的感觉呢?达到这个阶段,我们已经把企业打造成可靠的、可信赖的卓越组织了!
这么有魅力的卓越生产方式,还等什么呢?抓紧实践,撸起袖子抓紧干吧!
大家的看法呢?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