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唐诗是我国诗词的巅峰时代,律诗的发展和完善正是源自于初唐的“沈宋”。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个个熠熠生辉。
当下,敬畏历史,尊重传统,弘扬文化的风尚蔚然成风,实乃国家和民族之幸事。
在这样的风气下,不少人热衷于诗词创作,以此记录自己的心境,追思过往,感叹世事变迁。这期间也涌现出不少佳作,但出了自己的小圈子,这些佳作往往很难被众人传颂,即便当下的朋友圈如此发达,这些佳作通常还是极易沦为箱底之物。什么原因呢?我觉得可能和如下因素有关。
一、唐诗历经千年,口感醇厚,底韵无穷,而当代的诗词火候尚浅,后味不足。就像不同年份的美酒的区别。
二、唐诗多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诗人亲身经历并加以艺术提升的,而当代诗多是臆想一个古风场景进而作穿越状“创作”出来的,难免不接地气或者无病呻吟。
三、每个时代都有最适合的文字表达方式,就如同唐代诗人很难超越西汉时司马相如的赋,元明清几百年间的一众才子也终期一生在模仿唐诗,即便如文豪鲁迅先生,他的律诗显然不如他的杂文更加深入人心。
四、写诗容易,写好诗难。乾隆皇帝一生写了三万首诗,大家能记住几首?草根皇帝汉高祖刘邦只留下了“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高下立判。
五、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话语,含义不言自明。毛泽东的诗词为什么好?我想也正是符合了这点。所以说现代人还是有可能写出好作品的。
六、我觉得现代人的确应该了解律诗,因为它是我们的民族瑰宝。但不认为写诗就必须用平水韵,相反,新韵更容易被现代人理解,时代变了,发音变了,律诗的格律真的一点都不能改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