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金钗里最不容易描述的就是林黛玉。
薛宝钗、王熙凤都是比较现实的存在,有五官形体的细节,曹雪芹为她们勾勒了较为清晰的视觉轮廓。她们的存在像一种具体的物质,占有各自固定的空间。凤姐每回出场都能自然地被我们脑补成中心人物,常是人未到笑声先到。宝钗生得娇美丰腴,总引得宝玉为其肉体之美而动心。
比较起来,黛玉的存在十分不具体,像是大观园里的一缕魂魄。魂魄是没有具象的,来无踪迹,去无形影。她这一世好似还是那株天上的仙草,走这一遭只为把前世所欠的泪水还给那人,并不求其它。正如蒋勋所写:“她要的不是存在的坚持,她要的其实是消逝。”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作者的描写更像是一种惋惜心疼,传达出一种微妙的心事。大家稍微翻翻书便知,但凡一个人物的出场都有细致的一段描写,生动具体,让人脑中一下子就产生了他们的形象。但曹雪芹好像并不想让人在脑中固定下一个女子的样貌,最初只是留下一个模糊的空壳,让我们从黛玉的一举一动,一颦一泣中慢慢填充她。他只愿描绘她的灵魂,只为让人填充她的精神。毕竟一个女子是美是丑,都可能影响我们对她的主观判断,玷污了黛玉的存在。
《红楼梦》里看黛玉,是雾里观花,水中望月。
| 慧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咏絮才”指的便是黛玉。她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其实已是显而易见的了。而《红楼梦》中最令人动容一段其实是黛玉葬花。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是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花谢花飞飞满天”一句,重复两次“花”,两次“飞”,营造出花瓣纷纷飘落的视觉之美。
葬花词的第二段又从花的调零,一步一步逼入人的死亡: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语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奏,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语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黛玉葬花点出了主题,生命本来就存在于逐渐变化直至毁灭的元素中,物质性的存在总会一一消逝,魂魄却眷恋不去。
黛玉留下这篇堪为绝唱的葬花词,自己也似一朵落花,在空无中寻找着可以落下、可以埋葬自己的地方。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是葬花词的尾声,也是许多读者最熟悉的一段。假设我们今天在公园里扛着花锄,埋葬落花,这个行为或许会引来一阵嘲笑讥讽吧。可怜惜美,爱恋美,悼念生命难道也有错么?黛玉在最孤独的时刻,看到落花,便勾连出这样一段绝美的诗篇。黛玉葬花是一首悼亡的挽歌,是哀悼花,更是哀悼自己。黛玉芳龄十三,正值青春年华,却已预见自己的死亡,洞察出生命的结局无外乎是“花落人亡”。
黛玉葬花的直接原因是第二十七回黛玉因晴雯不开门,又听见宝玉送宝钗出来,心中滋味自然酸涩。黛玉自宝钗进府,常为宝钗宝玉在一起落泪。薛家是世代皇商,贾母、王夫人和元春等人皆认可宝钗的乖巧大度,黛玉怎会不知?她从未明说,只是总要宝玉哄她,哄好了便一笑了之。旁人家女子正值情窦初开,对爱情总是希望大于失望。而黛玉早已预见自己的爱情悲剧,却仍然一边还泪,一边走向已知的绝望当中。
黛玉对生命、爱情的思考纯粹而热烈,还是个今天所谓“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可谓慧极。正因如此,黛玉更要承受自己所预见到的全部伤害,可谓必伤。
| 情
黛玉很早就离开父母,寄人篱下于贾府,自此走近宝玉。宝玉身边从来不缺女子,她们漂亮、聪明、体贴,再加之宝玉“打娘胎里带来的”对女子的倾慕,自然都是宝玉一生也忘不掉的青春伴侣。但是,在所有女性中,没有一人能取代林黛玉。
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是一见钟情的,二人初见,却各自“何等眼熟?”、“曾见过的”。黛玉在未见他时便听说它是“混世魔王”、“祸胎孽根”,可宝玉登场,黛玉眼中的他却“面若中秋之月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别人对宝玉的偏见,在她眼里却顿时无影无踪。
黛玉和宝玉没有任何肉体上的关系,似乎连情欲也没有。他们有时甚至觉得比他人更疏远,彼此来往不多,交谈也不多。
但是,在宝玉最孤独的时候,黛玉会出现。宝玉看着一地落花,百感交集的时刻,黛玉荷着花锄走来了。
他们都疼惜花,疼惜美,疼惜生命,他们不同于一般的情侣,似乎没有此生的瓜葛,只有久远的前缘。
听到葬花词,宝玉“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随即又想到黛玉到了“无可寻觅之时”,众人皆到“无可寻觅之时”,自己又会在何处。宝玉所想即黛玉所想,黛玉所念宝玉即宝玉所思。这是真的到达了心意相通境界的“灵魂伴侣”啊!
宝黛钗三人的三角恋似乎是《红楼梦》里最主要的情节了,宝黛之间“情”的细节自然很多,例如第三十四回宝玉赠黛玉旧绢表达心意,这些都等着读者自己去发现。
宝玉黛玉,情深似海,结局却悲痛如山。要透彻其中内涵我还差了许多,此时只疼惜黛玉情深不寿。
“宝玉,你好……”这便是林黛玉的终言。
最后献上一句蒋勋的话:“我们如果被感动了,是因为我们触碰到自己内在一个深藏的黛玉的部分。”
感谢那个活在我心中的黛玉。
from.
个人订阅号:literature悦读 ——欢迎关注 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