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乃东土大唐西天……不好意思走错片场了,重来:秦始皇,中原首皇,备受争议。父庄襄王,母乃一歌姬,生于邯郸,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父死,代秦王。秦王统治前期,重用人才,虚心纳谏,为国为民,终统一六国,曰“秦”。后设立郡县,君主专制,延续千年。号称“始皇帝”。后期则焚书坑儒,大兴土木,游山玩水,残暴昏庸,骄傲放肆。致民不聊生,官不聊政。为何?究是何致始皇从勤到闲,从慈到残,从明到昏?因权。
1.因权膨胀。秦始皇刚开始只是统一秦国。而当时的秦国只是一个小小的国家。所以很好统治,就好比是一个班级里的小组组长。秦始皇为了当王,为了有权利,为了受到尊重,想尽办法绊倒嫪毐,吕不韦。终是当上了一国之君,有了一部分权力。而之后呢,为了扩大领土,秦始皇虚心纳谏,知错就改,关心百姓,勤于朝政。后秦始皇合并统一韩,赵,魏,楚,燕,齐,秦,使天下成了秦国的天下,权御天下,正式成为了一班班长,万世敬仰。后来尝到了权力带来的甜头,权力就让人上瘾了。人也就膨胀了。以至于发生后来的焚书坑儒啊等一堆堆让人唾弃的事情。
2.因权骄傲。秦始皇统一了全国,自认为功过五帝,无人可比。还有重权在手,就可以肆意妄为,想干啥就干啥。我这么厉害的一个人,把全国都合并了,你们谁比得上我?于是就膨胀骄傲了,所以听不得错误,只要有人敢说秦始皇你这里做的不对那里做的不对,惹怒了圣上,直接拉出去杖毙就可以了,你死不死就是皇上一句话的事儿。所以忠臣不敢直言,奸臣就阿谀奉承,朝廷越来越腐败。秦始皇听不得错处,就愈发骄傲,愈发骄傲,就越听不得错处。以至于没人再敢说秦国的毛病了,说出来是要被砍头的啊。这便是一个恶性循环。秦始皇越来越骄傲,就越来越放肆,觉得自己越来越厉害,功过五帝,千秋之皇,万世之主。于是欲望就越来越大,想要得到的就越来越多。就更加肆无忌惮的大兴土木肆意妄为,但听到的只有奉承之言。这便是从明到昏了。
3.因为权力而缺乏安全感。秦始皇自幼就没有什么爱,对他只有冷眼相待。所以他看到的世界只有冷而没有暖。一个没被爱过的人,用什么去爱别人?之前年轻时皇位随时可能失去,所以嬴政治国治的小心翼翼,不能出差错,以成为一代明君。而之后呢?整个国家都是我的了,还小心个屁呀。好好去游游山玩玩水,多享享福吧。而且秦始皇也是被刺客行刺惯了,所以处处疑神疑鬼,害怕失去自己来之不易的大权。甚至连李斯行车多了几辆都会怀疑他是不想要造反。再者年纪大了,判断力下降,就越来越缺乏安全感,越来越顾忌自己的安全,于是就变得越来越残暴,越来越爱杀人立威,嗜血成性。
世上没有绝对的明君,也没有绝对的昏君。比如玄宗和乾隆,都是从明到昏的。秦王因权而昏,因权而暴。他虽然残暴,但是功不可没,千古一帝。从明到昏,必有其缘由。若要在乱世为王,必要嗜血屠狼,才有希望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许秦二代而亡 ,便是对嬴政的处罚吧。
“但愿有日你攀上高楼,心中仍葆有曾经那份最纯净的美好”。
———薛之谦《摩天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