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一个时代焦虑的代言人
他在直播间哽咽落泪,说“动了太多人的蛋糕”,却在20分钟内卖出上千万课程。
这位网红导师的崛起与争议,折射出我们时代的教育焦虑与功利困境。
2025年5月31日晚,张雪峰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收官直播中突然哽咽,眼圈泛红。
他坦言从业压力巨大,并宣布将暂停直播两个月,甚至表示“可能是最后一次在网上出现”。
就在不久前,他的直播间还是另一番景象——“峰学未来2025届高考报名额”刚一开售便被疯抢,12999元的梦想卡和18999元的圆梦卡上线仅20分钟,多个省份名额即告售罄。
这位以耿直人设著称的网络名师,其“含泪告别”与火爆生意形成的鲜明反差,不仅引发公众质疑,更照见了中国教育生态的复杂图景。
01 草根逆袭:从东北小伙到网红导师
张雪峰,本名张子彪,毕业于郑州大学给排水工程专业。
一个与教育、网红都相去甚远的领域,却成了他教育事业的起点。
早期的张雪峰在海天考研、文都考研等机构任职,凭借其独特的相声式教学风格在学生中积累人气。
他能将枯燥的考研信息,用段子和风趣幽默的语言串联起来,这种能力让他在一众老师中脱颖而出。
真正的破圈发生在2016年。
一则《七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视频中,他语速飞快、金句频出。
普通人第一次发现,原来解读高校可以如此有趣,枯燥的考研信息变成了生动有趣的“段子”。
从此,张雪峰精准地找到了通往大众视野的流量密码。
02 北漂岁月:光鲜背后的艰辛
在北京奋斗的14年里,张雪峰住过几平米的小房子,一边吃着盒饭,一边备着课。
每月要还几万元的房贷,因为常年出差奔波,少了很多对家人的关切和陪伴的时间。
他曾在采访中描述自己“手机会收到短信提醒:欢迎来到河北”,道出了在北京外环购房的辛酸。
2021年3月,张雪峰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宣布离开北京,前往苏州发展。
“再见了,我奋斗了14年的北京!再见了,我住了9年的小区……”这条消息瞬间冲上热搜。
对于离开北京的原因,他解释说“不是被迫无奈的选择,也不像网友所热议的那样:完全因为积分落户、子女的教育问题……而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做出的符合人生现阶段的一个选择”。
女儿的出生和成长,让张雪峰发现,人生除了奋斗,更要找寻生活的平衡点。
03 生意版图:教育焦虑的商业变现
当个人IP的价值积累到顶点,商业化便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
2021年,张雪峰南下苏州,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苏州峰学蔚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天眼查信息显示,张雪峰在这家公司中占据绝对控股地位,这标志着其个人IP的独立商业化运作正式开启。
“峰学蔚来”的核心商业逻辑,是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升学迷茫与就业焦虑,转化为一套清晰、昂贵但看似有效的路径规划服务。
其核心变现产品,正是近年来争议巨大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
据媒体报道,其服务分为不同价位的套餐,例如2025届的“梦想卡”售价12999元,“圆梦卡”售价则高达18999元。
尽管价格不菲,但市场需求异常火爆,2万个名额往往在数小时内便被抢购一空。
除了高价的一对一咨询,其公司矩阵还包括相对低价的App会员、系列录播课程、图书出版等业务。
这构成了一个从公域引流到私域转化的完整商业闭环。
04 争议漩涡:功利主义的教育观
张雪峰的广受欢迎,并非仅仅因为他的幽默风格,更在于他撕掉了高校宣传中温情脉脉的面纱,用赤裸裸的就业率、薪资水平和行业前景来重新定义“好专业”与“坏专业”。
在无数信息闭塞、对未来充满迷茫的普通家庭眼中,张雪峰的直白和功利,成了最稀缺的“真话”。
他成功地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为草根代言、敢说真话的人生导师和互联网嘴替。
2023年,他在直播间中称“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这个观点引发轩然大波。
重庆大学新闻教授张小强随后在社交媒体发文怒怼,直言张雪峰“害人不浅、误导公众”。
同年,他在与一位家长连线时表示,“文科都是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因此被博主“顾言右”以“歧视文科”为由提起诉讼。
这些争议言论,一方面被认为打破了高校的信息壁垒,另一方面也让张雪峰频频陷入舆论漩涡。
但争议反而带来了更大的流量。张雪峰布局了覆盖抖音、微博、B站等多个平台的自媒体矩阵,单条视频播放量动辄破千万。
目前,他的抖音粉丝达2653万,微博粉丝达800万。
05 时代背景:教育焦虑的肥沃土壤
张雪峰这门成功的生意,并非诞生于真空之中。
它是一面镜子,清晰地照见了我们这个时代正在变化的教育观念。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就业市场的结构性调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得更加具体和明确。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每年有超过千万的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这使得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众对于高等教育的期待,正发生着微妙而深刻的转变。
对于许多普通家庭而言,四年的大学教育是一笔需要被审慎规划的家庭投资。
他们更加关注专业选择与未来职业发展的直接关联,也更倾向于从投资回报的视角来评估教育的价值。
张雪峰的广受欢迎,正是这种社会心态的集中体现。
他并非在创造一种新的观念,而是在迎合一种已经存在的、追求务实与确定性的广泛需求,并将其商业化。
06 转折时刻:狂飙之路的减速信号
张雪峰狂飙突进的网红之路,在2025年9月第一次撞上了坚实的墙。
9月24日,拥有超过6500万粉丝的教育博主张雪峰,其在微博、抖音、小红书、B站等多个平台的个人主账号,均被禁止关注。
平台页面挂出的提示是“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社区公约》”,其工作室的回应则言简意赅——“正在反省”。团队后续向媒体透露,事起于直播中的不当言论遭人举报。
尽管其公司的矩阵账号仍在正常直播卖货,但这次针对其个人IP的精准限制,无疑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强调,要加强对志愿填报咨询活动的监督,强化志愿填报的规范管理。
早在2022年,教育部就曾提醒家长,警惕“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活动,政策端对相关市场乱象的整治,或许会让张雪峰的业务面临监管趋紧的压力。
张雪峰曾在一场演讲中被人泼了一身污秽物。
他当时淡定地说:“你不努力,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
这句话,也是他自身奋斗轨迹的真实写照——从东北小城走到郑州,从北京漂泊到苏州,从无名师者到全网千万粉丝的“网红导师”。
如今,站在人生的又一个十字路口,张雪峰的起伏沉浮,不仅仅是个体的命运转折,更是一个时代教育焦虑的集中体现。
他的故事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教育被简化为一场纯粹的投资计算,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