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一样的人,就像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两个相同的叶子。
所以,就很自然的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多样性。有人喜欢文字的优美,有人喜欢数字的简洁,所以就有人选择了文科,有人选择了理科;有人喜欢平静无奇的生活,所以留守在家乡,有人喜欢奇幻瑰丽的远方,所以甘愿流浪;有人有人接触到古代的文化,视之为圭臬,有人发现了科技的新奇,投身于其中。
这些各种各样的选择,任何人能评判个中对错吗?不能,不同的人生,环境,不同的发展轨迹,造就不同的选择,任何人都不能评判或指责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因为,没有任何人比他自己更了解他自己,除了他自己。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其下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回答:我的室友,每天不学习,打游戏,逃课,我该怎么看他?那个有趣的答案是:每个人生来都有一袋苹果,有好有坏,每个人在吃下之前都不知道自己的苹果是什么味道,你可能看到他的苹果的卖相不佳,但谁又能知道他苹果是甜与否?至少我知道,你还没尝出,你手里苹果的味道。
老猫永远不会教小猫怎样来抓一只老鼠,事实上,是老鼠教会了小猫怎样来抓老鼠。
你看不惯一个人,你不喜欢他,你自然没有必要去让他知晓自己的问题。你喜欢一个人,你爱他,更是只需要让他知晓自己的问题,之后的所有路,你无需插手。
有一个女人,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中为了追求在婆家的地位,认真的培养自己的儿子,在他的求学路上安排好了一切,拒绝了他攻读法学的强烈意愿,给他报了一个医学的专业,在他五年本科毕业之前就安排好了在家乡小城的工作,这样优秀的儿子当然给了她在婆婆家超然的地位,也给了她相当的优越感,也同时,让她忽视了儿子怨恨的目光。那个学生毕业之后顺利的进入了被安排好的职位,刚开始还好,仅仅是环境的不适应和专业能力以外的缺失,但在几年之后,当年的同学研究生毕业,他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当然,被安排好的日子不方便的地方当然不止这些,一桩桩小事自然不算什么,但是,那年的春节,在陪家人过完了初五之后,他便义无反顾的消失了。家里人用尽了所有方法也再也找不到当初听话的他,好多年后,为了找到这个孩子,他们动用了媒体的力量,在那档节目找到当年的孩子的时候,他甚至还是不愿意回家。后来故事还是有相对好的结局的,孩子回了家,听说还带回了儿媳妇和小孙子,可是母子之间的隔阂,不知道还要多少年才能消除。
不久之前,一家有四五个孩子,没有人看管,没有人关注,在自由的年纪,过着放养的日子,他们偶然间看到了世界外的世界,然后坚定下来,走出去。现在。一家只有一根独苗,许多长辈的关注,甚至是摆弄,用不合时宜的思想,推动着今天的未来在前进,不得不放手时,却相继后悔,这不就是所谓溺爱,所谓中国式家庭教育。
当然,被说服的人只有本来就相信的人,我所说的,也不一定全都对,对你而言,我只说希望你做自己。多说,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