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本指只有大户人家才能消费得起的物品。现指昂贵物品,如高档汽车、高档首饰等。
德国《明镜》杂志记者沃尔冈拉茨勒在畅销书《奢侈带来富足》中的定义:“奢侈是一种整体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大多由产品或服务决定。”
与中文 “奢侈 ”一词对应的英文单词为“Luxus”,剑桥英文词典这样定义“Luxus”一词:“something expensive which is pleasant to have but is not necessary”。意思就是一件让人愉悦但是非必要的昂贵物品。于是我们总结出“奢侈”的三个关键词:昂贵、美好、非必要。
《奢侈态度》,不是奢侈品的使用和流行趋势分析,作者旨在向读者展现奢侈品的另一面:它尊崇工艺、尊重审美,它的从业者大多是完美主义者,它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它同时又是身份和细节的最好阐释者。
作者王迩淞将其对奢侈品和时尚行业的长期观察所得,通过五十篇文章展现给我们。从手工艺的地位到顶级设计师的魅力,从镜脚细节到巧克力制作;从爱马仕继承人到保时捷股价,作者用最宽广的视野指点奢侈品的前因后果,带给读者最意想不到的“奢侈品内幕”。
“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这句简单的话里包含着“工匠精神”,在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着耐心、专注与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手工匠人必须具备的特质。这种特质的培养,只能依赖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这是现代大工业的组织制度与操作流程所无法承载的。所以,言传身教,乃至境教,才是精神传承的不二法门,它体现了旧时代师徒制度和家族传承的历史价值。尊重工匠、尊崇手艺、承认价值,这是一种全社会的工匠精神,它同样依靠积累、源于传承,而无法瞬间取得、想要就有。
除了手艺,还有品牌价值观的传承。书中以LV与爱马仕做比较,分析LV沦为“二流奢侈品”之路:美国与新兴市场(亚洲)业绩成番增长,但在本土法国,人们却以背LV为耻、背LV为俗。反观爱马仕,它不追求扩张速度的那份从容,它谨守传统市场的那份坚持,让它远离泡沫与风险。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的不同,这便是危机爆发生时市场认同它的地方。投资人看中的,正是爱马仕那种从不随市场摇摆的定力,这才是它能保持一线奢侈品地位的法宝。
胡润有一个少为人关注的“全球最古老家族企业”排行榜,总共有17个国家的企业上榜,日本是唯一的亚洲国家。而其中前100位中就有10家日本企业,排位最前两位的都是日本企业,分别有1400多年和1200多年的历史。以上榜企业数量排位,前五位分别是:英、法、美、意、德,日本第六位。这前六名国家的上榜企业总数占整个榜单的83%,而这六个国家刚好都是现在的七大工业国成员...
中国,做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没有企业上榜。也许问题的根源不在企业个体,而在整个民族,在于这个民族的精神特质,她如何对待传统,她是否重视传承。在榜单上我们会发现,越是尊重传统、注重传承的民族,就越早地走向现代化。这就像一道分水岭,它分开了企业的历史命运,也分开了民族的发展历程。
奢侈品里假货多,尤其我国盛行。我们爱名牌,但常常爱的只是它的“名字”,而不是爱它的精髓,因为我们不知道那精髓在哪儿。假货的泛滥不是因为人们买不起真货,而是我们不明白真货的价值所在。缺乏追求极致、追求完美的精神,缺乏对内在品质的鉴赏力,就只会在乎外观是否“像”,而不去介意内在是否“好”,这才是假货市场的根基。
故此,奢侈品的核心应是:高质、高价、高贵、稀缺,加上“反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