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世事纷杂,这几天的通城就因为一个人的疏忽而打破了往日的宁静,停工的停工,歇业的歇业,开学的孩子上不了学,正常上班的我们全部扑到社区,参与志愿防疫服务……总之,大家都有点忙乱而惶恐!
回顾我的一周,虽然忙碌,虽然有点紧张,但是基本还是做到了生活有节奏,日日有反思,做到了全情投入,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到那个恰当的“平衡点”,梳理出自己的“成就事件”。
1.全情投入,为儿子开学助力。8月29日,在文具店购买好老师要求带的开学所有学具;30日,到儿子班级布置教室,清理课桌椅,还联系广告公司人员一起帮儿子班级出了第一期黑板报。31日,儿子顺利开学报名。
2.全程参加反思力训练营。在连续5天的反思力训练营学习中,每天12:30我准时到会,认真听课,百分百完成了反思力训练营的学习,还作为一次优秀学员分享,在训练营和伙伴们一起交流。
3.沉浸式学习弘丹老师“书写生命故事”工作坊。9月3日,早7:00--12:30,整整连续学习5个半小时,全程参与,在老师的引导下,看见我的童年,看见内在小孩的需求,跟自我对话,写心中所想,打通了内在情绪的阀门,让思绪在笔尖流淌,产生了心流的感觉。
4.连续5天参与志愿服务。当通城发现第一例无症状感染者时,全程拉响了抗疫防疫的警报,全民核酸,连续10天。我们机关工作人员全部下沉社区,下沉到防疫“第一线”,服务社区居民核酸检测,不能说不累,不能说不怕,但是,此刻的责任感驱使我不怕不怕,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就好,于是亦能坦然处之,从容面对。
5.碎片化时间,极致利用。因为受到疫情影响,真正留给我大块的自我成长、自我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怎么办?唯有“挤时间”。我给自己的目标是每天听课学习至少3课时,达到90分钟。于是,我充分利用通勤时间,在路上听音频,到办公室迅速做笔记,晚上打卡,居然也每天达成了目标。真的印证了鲁迅的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6.强化链接,助力孩子成长。儿子刚升上初一,一切都是新的,怎么做好衔接过渡,助力孩子成长?作为家长,如何做好孩子背后的支持者?我想就是做好老师和孩子的桥梁,一开学,我主动链接老师,分享儿子的情况,还主动发信息给老师看儿子的优秀笔记。让老师看到孩子的努力与进步,给孩子自信与动力。因为疫情,我有4天没看到儿子了,儿子开学后还没有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情况下,我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跟他在书信中交流感受,提出希望,儿子明显看进去了,也理解了妈妈的一份浓浓爱意。
特别喜欢的一句话: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
我想:不管这个世界如何变化,无论我们的生活怎么纷杂,只要我们坚定做自己。每天多一点点努力,不为别的,只为了日后能够多一些选择,选择云卷云舒的小日子。
做心中所想,过平衡而优雅的人生。这,是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