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 惆怅前春,谁向花前醉?愁无际。武陵回睇,人远波空翠。
恹,形容患病而精神疲乏。
“乱红”两句,紧承“画堂”句,进一步描绘物象,演染气氛,有面堂花谢”即有“乱红飘砌”。“砌”应”画堂”,“乱红”应“花谢”,连环相扣,正是作者用笔缜密之处。
这首词很可能有其特定的寓意。当时王安石正大刀阔斧推行新法,反对新法的大臣纷纷遭贬。韩琦对新法是不满的,熙宁三年二月,他曾上书请罢青苗法,与王安石发生了尖锐矛盾,王安石曾为此称疾不朝,韩琦也因此被解除了河北安抚使的职权。此后,他心情苦闷,憔悴而多病,同时也非常怀念那些贬出朝廷的志同道合的同僚。凡此,皆与词中所表现的气氛与感情极相符合。只是他的这种思想感情,由于当时形势所迫,动辄得咎,不得不借助于伤春怀人的传统手法表达罢了。
由落花而伤春,由伤春而怀人,暗寄时事身世之慨,全词用笔婉妙,深情幽韵,袅袅若不能自胜。这种情调与政治舞台上刚毅英伟、喜怒不见于色的韩琦绝不相类。对此,吴处厚在其《青箱杂记》中作了这样的解释:“文章纯古,不害其为邪;文章艳丽,亦不害其为正。然世或见人文章铺陈仁义道德,便谓之正人君子;若言及花草月露,便谓之邪人。兹亦不尽也。皮日休曰:“余尝慕宋璟之为相,疑其铁肠与石心,不解吐婉媚辞,及睹其文,而有《梅花赋》,清便富艳,得南朝徐庾体。然余观近世所谓正人端士者,亦有艳丽之词,如前世宋璟之比。”接着他选录了这些“正人端士的诗词”,其中便有韩琦的《点绛唇》。同样的情况,还有范仲淹、司马光等,皆一时名德重望,他们都写过艳丽的小词。其实,这倒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杨升庵《词品》所说:“人非太上。未免有情”。唐韩偓《流年》诗有云:“雄豪亦有流年恨,况是离魂易黯然”。
(此文转载,略有删减,原作者:邱鸣皋、秋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