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的主题是——关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我认为它是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非常重要的核心技能,可以帮助你和其他人拉开差距。
我们的身边总有一些人被别人称为很聪明,他总是能够找到一些方法去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比别人更加容易,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可以更好的去解决问题。那为什么这些人是聪明的?聪明意味着什么?
聪明意味着高效,意味着有效,意味着可以找到很多不一样的突破性的办法去解决问题,所以其实这些聪明人本质上是特别善于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抓住问题的本质与核心点。
因此我们想要想成为一个聪明的人,就要提高分析问题抓本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几个实际的案例,让读者体会一下抓问题重点是什么
案例一:在一次项目优化会议上,针对一个项目引流效果不佳的问题,大家开始不停的讨论,我们到底是要换下文案,还是要优化下视觉元素,大家都在讨论一些方法。这个时候一个聪明的人会站起来告诉大家,其实我们不是要去优化我们的素材,而是我们的推广渠道是错误的,我们的用户定位是错误的,我们并没有找到真正有效的有价值的用户,那我们应该换一个渠道。
案例二:一个同事S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太多了。工作要做,自己的自媒体要做,然后抖音网红也要做。很多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能会觉得应该思考哪些是重要的,然后要不要放弃一些事情。其实真正对的处理方式是,抓住问题的核心。这么多事情要做觉得时间不够,其实核心是在于你这些事情的协同性不够,以及你的效率也不够。所以,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去提升自己事情之间的协同性(比如说做抖音网红的内容运营,它是反向供给自媒体的),然后另外一个要提升效率,花时间去学习效率相关的一些知识。
案例三:随着年纪增长,大部分人开始担心自己身体健康,每天看到网上各种文章今天谁又猝死了,明天谁又癌症啊.....大家都很恐慌,然后就开始学着养生,开始喝枸杞茶之类的。但是这个问题的本质和核心在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遗传的基因不同,那么要真正做到预防疾病,就需要去了解自己哪里最可能生病,去做一次全面的体检,去做一次癌症的基因筛查,去把潜在风险定位出来,然后结合自己现在的情况针对这些风险可以用哪些手段预防。
案例四:当应聘一份工作时,大部分人就是在网上找面经,去学习一些面试技巧等,从自己的角度去想如何通过面试,去强调和传递自己认为对的一些东西,去传递别人告诉他们的一些理念和技巧。(例如怎么着装,怎么沟通,同时在自己的简历呈现大量的内容)然而真正优秀的应聘,应该抓住的重点是站在面试官的角度去思考,你拥有什么能力是他们需要的。所以简历和面试中的所有东西都应该围绕着这些能力去阐述和包装,而不是一股脑的把所有你想表达的东西全部放上去。
建议简历不要超过一页,最好针对所面试的岗位定制,简历上只需要简单的罗列出自己的基本信息、以往的工作和履历大概,绝大部分的篇幅用来说明自己的能力项,比如我要面试一个运营的岗位,那么可能需要证明我之前有项目管理的经验,那项目管理就分为一个大类,下面是我所有工作史里面。曾经做过的能够证明我项目管理能力很强的一些工作经历,与项目管理能力无关的,我都不会放在里面。另外还可能需要我证明具备营销策划的能力,同样就是让营销策划也成为一个大类,下面只放跟营销策划相关的工作经历,这样的简历相比于常规的简历会优秀更多,核心就是向面试官传递我有什么能力,能帮到你们什么,你需要我。
(常规的简历——就是按照自己以前在公司干的工作进行罗列,展示我干过什么,做过什么。然后包括自我介绍,也是完全无目的,无重点的讲自己从小到大的一些心路历程。其实这些真的不是面试官所关注、以及想要去看到的一些点。那种四五页的简历,也没有人愿意去看完。)
看完以上多个案例,应该对于抓住问题本质有了一些感受,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场景值得去思考和锻炼自己抓问题本质的能力。
接下来就进入本文的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怎么去提升?
主要是三步骤:明确问题-检索信息-组合答案
第一步、明确问题:当面对问题是,第一时间抓重点、剥离其本质,而不是纠结于表面
文章中分享的一些锻炼抓重点能力的方法
第二步、信息检索:多储备多输入,打开对知识的定义,所有的知识都是知识
要得出一个好的创意和一个突破性解决方案,除了看透其本质之外,还需要从自己的信息库里面去检索出足够多的信息,来帮助我们组合出问题的解决方案。那也就意味着我们想有更强大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就需要不断的去丰富我们的信息库。
要去思考当前面对的问题,它所处的领域到底是怎么样的?关于这个领域里面所有相关的一些知识技能、案例,我们需要大量的去观察,去分析,去思考。
在向上互助社群里,每天都会发各行各业不同类型的一些信息,目的就是希望大家看到了之后进行思考和探讨,即使在探讨中你对于信息观点的态度是消极的,是批判性的,你觉得是不对的,只要你有思考的想法。那这个思考的过程中,实际上你就完成了一次信息库的输入和储备。不管它是什么行业的,跟你平时的工作生活是否相关,它就有可能成为你解决问题或者得出创意的其中一个来源点。
检索信息需要多输入多储备,同时也需要打开对知识的定义,不是和自己相关的才是知识,所有的信息都是有价值的知识。
当有足够多的信息储备之后,在检索信息环节需要的就是去学习一些工具,去引导你在一个框架里面找到有效的信息。文章中给大家介绍了很多分析问题的工具,包括大学里面讲的SWOT分析,商业画布,这些工具它的本质其实就是告诉你,你应该去寻找哪些信息,哪些信息对你来说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
第三步、组合答案
最后就是组合答案的过程,组合答案这个动作更多的是偏经验,需要更多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进行实操,去验证你的方法到底是不是有效的,去沉淀。同时你去观察别人的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也是你经验其中的一个部分,文章中也有给大家介绍一些组合答案的工具,但我认为组合答案这一步更重要的是人的思维模式。
组合答案这一步能力优秀的人,是能够打破自己既定的思维模式,从一些新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能够把现有的一些信息和细节元素去得出一些创造性的方法。创造意味着你不是从别人那里借鉴过来的,当你的信息库里面有方案,那是一种借鉴的方式,但如果你的信息库里面只是一些零散的信息。没有去直接应对和解决你目前所面临问题的一个答案的时候,就需要你有这种创造性,用一些新的思维模式去把这些答案组合起来。
新的思维模式在文章中也有介绍,主要是分为两大类,线性思维和发散性的偏感性的思维,也就是我们说的文科生和理科生。
首先你需要学会去渗透另外一个领域的一些思维模式,比如理科生做事情特别严谨,要有因有果,严格的推论,严格的拆解KPI,一个GMV要多少流量,要多少转化率才能够完成。文科生的感性思维,它是非常发散的,去强调感受,去强调这个效果,他会去分析这个产品,它带给用户的情感体验是怎么样,带给用户的价值怎么样的,所以他能成。两种思维都有各自的价值,如果能够结合起来,才能做出真正有效的产品,同时你也真的有效的去解决一些问题,既让这个解决方案他合情合理。也让这个解决方案它是可控的,有效的是有推论推导出来的。
当学会文理思维的综合应用之后,需要学习进阶的更高级的一些思维模式,就是跨界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跨界思维,就是怎么样从另外一个领域把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里面核心的最基本的那些底层知识提炼出来,成为你这个知识体系当中的一部分,并且完成知识体系的一个搭建。
国外有一个项目,花了很大的人力成本去研究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学生,不用花很多精力也能够有很好的成绩?”这些学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霸,当然,也有些同学他们是靠着刻苦努力刷题,刷几千张试卷,这种去堆积出来的这个学习成绩,但是有些人总觉得他每天都在玩,学习就是好,为什么?通过分析发现了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善于去提炼一个知识体系当中的底层知识。
批判性思维,不是说你要带着批判眼光去看所有的东西,就是批判性思维。它是促进你去发掘问题本质的一种思维模式,就是你要学会去深挖一个问题,一个现象,一个结论背后真正的原因,到底有哪些东西是支撑的,这个结论得出他是不是有效的一个推导,还是无效的。不要去盲目地接受任何一个人输出给你的这种表面的一些结果,就像之前说的怎么写简历,和怎么面试一样,简历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真的会让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吗?
结语
“聪明人更喜欢动脑子,不喜欢动身体;蠢人喜欢动身体,看起来很拼命很努力,但是脑子很懒”
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不管是一开始的要去思考和挖掘一个问题的本质,还是要刻意的去观察和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还是要用更高级的一些思维模式去组合,成为突破性和创新性,这些答案其实都是需要动脑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