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其中有随着历史自然形成的流派,也有在特定的时代自觉形成的流派。而在诗人自觉形成的这些流派中,也可以分为自觉性和半自觉性。(相对的,自觉是诗人创立了流派,并提出主张,而且真的去践行,但排斥异己;半自觉是指该流派虽然创立但无明确的宗旨,组织形式松散,各做各的。)
而这些诗词流派几经传袭,今天已无法得知其全貌,只能说个大概,也有可能大变其样,所言与原本完全相反。如柏格森所说,“绵延意味着意识,由于我们以绵延的时间来描述事物,所以我们在事物的深处添加了某些意识的成分。”
另外,有时候在一个流派中提及某位诗人,可能他并不同意,只是按那首诗算,一位诗人身上存在着许多的可能,一流的诗人从不局限于一个流派一个主义,后人的编排归纳只是偷懒(有利有弊)。例如陶潜、李白、杜甫和苏轼,可能陶潜身上田园隐逸居多,李白身上浪漫主义居多,杜甫身上现实主义居多,苏轼身上豪放旷达居多,但他们还有其他的很多面,他们也从来没有标榜自己是什么流派的。(如果有人标榜自己是什么派什么主义的,那么他绝不是一流的诗人。)粗略地讲,流派和诗人分别是千人一面和一人千面的关系。
这些是我讲诗词流派的历史渊源首先要说的。时间线一长,额外添加的东西越多,也越难分辨真假,诗人也从来难以真正读懂。各位各挑感兴趣的看。
浪漫派
其实说到底,中国的诗词或直接或间接追源都是诗三百或楚辞。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不是纯粹以主客观来界定,也从来没有纯粹的主观或客观,这是一种比较模糊的划分。关于浪漫主义,其实现在也众说纷纭。因为文字的定义难以真正把握感觉上的东西。波德莱尔的定义是,“浪漫主义既不是随性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走。”
由已知的历史看,浪漫派的祖师爷是屈原(当然,诗经也有浪漫)。屈原写楚辞是用古典意识流的手法,这就与波德莱尔的说法几乎一致。屈原的诗初读只觉晦涩难懂,但细品之下是幽香盎然,滋味醇厚。(这是一种同时有茶香又有酒香的感觉。。)屈原的精华是《离骚》和《九歌》,而精华中的精华是《少司命》和《山鬼》。这里就拿《少司命》和《山鬼》看看。
《少司命》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翛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初写麋芜盛开,芳香袭人,又写人愁苦于无子,在堂前凝眸独对神灵;接着是对少司命的称恋,愿和她同游九河,共沐发咸池,为她唱歌祈祷;最后是少司命保护儿童不受侵犯的凛然言语,“竦长剑兮拥幼艾,荃独宜兮为民正”。它不仅有《洛神赋》的优美,还有不拖沓的特点,有人称其恰似行书,我们可以试着用对王羲之行书“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评价感受一下。
《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澹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开篇便写有女在山阿,穿戴着香花香草,窈窕含笑,但是当她独处幽篁、独在高山时,没有人赴约,突然间天就黑了,风雨大作,雷声轰轰,她的思念如雨丝蔓延到整个天地,山间的猿也啾鸣彻夜……山鬼是一个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她对情人的等待由希望到失望,到绝望,再到无望,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有人评其是阴森森的繁华,恰似草书,满腔情感郁结,突然一泻千里,如龙蛇起舞,不可名状,其深情处被洒落得淋漓尽致。
屈原以后,一些汉赋和游仙诗或多或少都有浪漫主义的影子。浪漫主义通常与酒联系在一起,道家思想也常常与浪漫主义相契合。在讲李白、李贺的古风诗之前,先提一提嵇康的《赠秀才入军》。
这首组诗非常精彩,有嵇康独有的浪漫。所谓峻洁雄秀,嵇康是中国诗史上最具阳刚气息的天才诗人。
《赠秀才入军.其九》:
良马既闲,丽服有晖。
左揽繁弱,右接忘归。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
凌厉中原,顾盼生姿。
(繁弱是良弓,忘归是箭矢,景通影。)
这是想象哥哥嵇喜在军中戎装驰射的生活。
到了唐朝,开明的时代很容易便孕育出大量的浪漫诗篇,其中又以李白和李贺的古风诗较为突出。(古风诗比之格律诗限制很少,所以诗人的浪漫气息显露的更加淋漓。《春江花月夜》便是一首极度浪漫的诗。)
这里简单提一提李白的《上李邕》和《庐山谣》。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是李白早年作品,壮志凌云,仿佛一气呵成。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这是李白晚年作品,十分雄快,情随景转间仙气弥漫。
李白的浪漫诗风是天马行空、怒涛回浪,李贺是诡异神秘、奇特自然。讲唐诗脉络的时候我列过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和《苦昼短》,这里我列一列他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和《致酒行》。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 ,夜闻马嘶晓无迹 。
画栏桂树悬秋香 ,三十六宫土花碧 。
魏官牵车指千里 ,东关酸风射眸子 。
空将汉月出宫门 ,忆君清泪如铅水 。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
携盘独出月荒凉 ,渭城已远波声小 。
神凝意黯,人称仙笔。
《致酒行》: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沉顿激越,慷慨口嗨,转折处也不乏新意。
浪漫派讲到这里,浪漫主义可以说与诗一脉相承,我们一提到诗人,他的形象总是与浪漫挂钩,而且,相比其他,浪漫主义似乎是最一目了然的。浪漫派几乎是所有人被诗词吸引的开端,浪漫主义是青年的人权。“个人的青春是不自觉的浪漫主义,文学的浪漫主义是自觉的青春”。
清旷派
清旷诗风比较特别。清旷,清明旷达之意,有别于大江东去的雄浑感,带着清新和悠远的气息。由于资料难寻,清旷诗一词我只在袁枚的《随园诗话补遗》中找到一丝痕迹,并以此来比较准确地定位清旷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位置。
以下:
芜湖令陈岸亭湛深禅理,诗故清旷。录其《忆梅》云:
春心忽忽在花先,盼到花时倍惘然。
一夜梨云空有梦,二分明月已如烟。
传来芳讯知何日,别后婵娟近一年。
愁绝西溪三百树,冷香飞不到窗前。
巡遍檐牙十二时,红罗白伫渺难知。
相思雪海应同涨,一笛江城忍便吹?
何逊官忙开阁少,陆郎路远寄书迟。
断烟细雨相思苦,拟作逋仙寄内诗。
再以司空曙《二十四诗品》中对清奇和旷达的讲解作注:
清奇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屟寻幽。
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旷达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
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相较旷达,清旷似乎是介于明显和潜隐之间微露不露的旷达。而且就内容而言,清旷诗风应该多体现在写景方面。例如屈原《九章.涉江》中的写景名句: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往后面,我列清旷诗词会放在陶潜、孟浩然、苏轼、刘过和蒋捷的名篇身上,其中多多少少有清旷的诗风。
讲田园派时会多讲陶潜,这里仅列其一首。
《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 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孟浩然的话,列一列《宿建德江》和《舟中晓望》。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舟中晓望》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远航。)
苏轼这类诗词比较多,这里列一列他的诗和词各一首。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刘过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蒋捷
《梅花引.荆溪阻雪》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清旷派其实比较难讲,主要靠个人感悟,讲的侧重点也是让人理解。从景物描写方面讲,它应该与豪放相对立,清旷派是清景,豪放派是粗景,清旷派像素描,豪放派像油画。清旷诗风又与单纯的山水田园诗不同,它与冲淡平和的风格有细节性的不同,其情感上的高低起伏与其他上下文的诗词句紧密联系,单独拿出来看又表现的十分悠远。
浪漫派和清旷派都是贯穿中国诗歌发展始终自然形成的,而浪漫派是主流,清旷派是支流,浪漫派电照风行,清旷派默默潜伏。
温柔派
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中对温柔二字的解释是,“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情性和柔。”后面接着还有两句,“《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敦厚,即诚朴宽厚。)
所以温柔派溯源就是诗三百。在汉代“小戴礼记”中的《礼记.经解》中托名孔子说的话有这样一句:“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这里的诗正是指诗三百。)这样一说,温柔敦厚其实是经过诗三百教化的人所表现出来的结果,那么反过来推断,诗三百蕴含的重要特征就应该包括温柔敦厚。
后来温柔敦厚便成为儒家进行诗歌创作的重要思想,其讲究“主文而谲谏”,运用赋比兴这些手法含蓄地传情,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所以温柔敦厚既是教化的载体,也是教化的目的。
这在诗三百中有很多例子,这里列一列《静女》和《淇奥》。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写男女幽会的心情,十分传情。
《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这里展现的君子就是温柔敦厚的形象。
再往后,温柔敦厚占有一定的主流位置的时代是汉魏时期,尤其是无名氏的古诗和旧以为苏武与李陵互赠的别诗。这里列一列《行行重行行》、《孟冬寒气至》和《别诗.骨肉缘枝叶》。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孟冬寒气至》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别诗.骨肉缘枝叶》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乖离,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这样的诗风其实表达的情感非常浓烈,语言看似简单却直抵人心,仿佛大道至简,以柔克刚。后来有所谓婉约派,它与温柔派稍有区别,两者同是含蓄传情,但细节上,温柔派表现出的情感是比较深挚内敛的,婉约派比较吐露热烈,这与时代背景转变有关,这里不作详细讨论。关于婉约派的看法,主要是从宋词看,作为诗总门派之一的婉约派,以后还会细讲。
这期讲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浪漫派、清旷派和温柔派都是大流派,从未断绝,也不可能断绝。其间,由于诗人的产生和时代的变迁,各派的境遇也有所不同。下期要讲的是田园派、边塞派、奇崛派和西昆派。
敬请期待下期,欢迎提问。